新春將至,廣州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內(nèi)處處張燈結(jié)彩,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紅燈籠、中國結(jié)、年花等元素處處可見。原來,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歡樂喜慶的春節(jié),今年1月初,福利院就開始張羅各種迎春活動,張掛大紅燈籠、布置年花年桔、舉辦迎春游園會、開展趣味運動會等等,濃郁的過年氛圍下,年幼的孩子們也會道一聲“新年快樂”。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jié)象征著團圓,但對福利院的孩子們來說,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而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護理員、老師、社工、醫(y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即將在福利院度過第15個春節(jié)的護理員劉萍,就是其中一個“媽媽”。
瘦弱的身軀,撐起“大孩子”的一片天
“我今年春節(jié)只休息三天,除夕夜以及年初四之后,我都會陪著孩子們一起過。”劉萍向記者介紹了她今年的休假計劃。作為一名資深護理員,劉萍已經(jīng)在福利院度過了14個春節(jié),而現(xiàn)在,她即將迎來第15個。
日常工作中,她主要的照顧對象是福利院青年區(qū)男青班的“孩子”,這里的“孩子”年齡跨度很大,7-57歲的都有。“很多‘孩子’年齡比我還大,胡子都白了還得叫我一聲‘萍姐’,有的就更直接了,會叫我‘媽媽’。”劉萍笑著說。
她坦言,她最開始從事的是物業(yè)管理工作,來到福利院,成為一名護理員,如此大跨度的職業(yè)轉(zhuǎn)換是她自己也未曾想到的。與很多人一樣,劉萍對福利院的印象就是孩子們繞著護理人員載歌載舞,在陽光下歡笑嬉戲。但當她進入福利院青年區(qū)男青班以后,她才恍然發(fā)現(xiàn)她想象中的福利院只是福利院現(xiàn)實工作的一部分,孩子們是會長大的,然而腦癱孩子和多重殘疾孩子的病痛并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受智力和身體雙重障礙所限,他們難以離開福利院進入社會,盡管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更多時候,他們是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的。
“很多人都說,做好護理員的工作不容易,其實,做好男青班護理員的工作更難。”劉萍說,男青班到底特殊在哪里?她認為,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性別之間的障礙。這里的收養(yǎng)人員均為殘疾男性,不僅人數(shù)多,年齡跨度也很大,他們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及肢體雙重殘疾。
“為了保障護理質(zhì)量,必要的身體接觸是不可避免的。這讓幾乎全是女性的護理人員感到有些尷尬。”劉萍介紹,這種“尷尬”不僅體現(xiàn)在日常洗漱、更衣過程中,更體現(xiàn)在了轉(zhuǎn)運、扶走的“重體力”活中。從外表看,劉萍瘦瘦小小的,體重尚不足90斤,但誰能想到,她的服務對象的平均體重有120斤!記者了解到,市社會福利院定期會舉行消防演練,每到這時,觀眾都會驚訝地看著劉萍或扶著、或抱著這些“大孩子”緊急疏散。驚人的臂力背后,是她無數(shù)個日夜的努力和堅持。
鼓勵孤棄兒童奮發(fā)圖強,實現(xiàn)冠軍夢
在男青班里,每個孩子劉萍都能叫出名字,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剛年滿18歲的想想(化名)。
想想曾經(jīng)是劉萍班里的孩子,他患有先天性肌營養(yǎng)不良,由于病癥的影響腿腳不是很靈便,只能輪椅出行。但是他自尊心強,討厭被人家嘲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生悶氣。“那時我鼓勵他,發(fā)泄脾氣可以,但是面對現(xiàn)實奮發(fā)圖強才是正路。”劉萍說,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想想確實把這句話聽進去了,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學習,都表現(xiàn)得不錯,還被廣州市殘奧中心的教練選中,獲得了參加集訓的機會。
劉萍非常替想想高興,沒想到這個孩子這么爭氣。然而沒過多久后,想想?yún)s突然因為不能適應訓練項目被送了回來。
“萍姐,我想去集訓,我在那邊很乖的,你讓教練給我換個項目好不好,我會很努力很努力很很很努力的。”回來后,想想苦著臉對劉萍說。他強烈探索世界的渴望和決心震撼了劉萍,劉萍覺得他真正成長了,便決定替他再爭取一次機會。經(jīng)過與教練的多番溝通,最終,想想如愿以償,獲得了繼續(xù)訓練的機會,開始接觸硬地滾球項目。如想想所言,他確實很努力地參加訓練和比賽,2014-2019年間獲獎無數(shù),還多次在全國硬地滾球競標賽中斬獲佳績。
在福利院,像想想這樣能夠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功的孩子并不多,他們中,有的要經(jīng)過幾年才會學會穿衣服,有的一輩子都說不了一句完整的話。但是他們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劉萍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為他們就是我的孩子。”劉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