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署名:尤里今天不復仇
對遠洋海軍來說,綜合補給艦是至關重要的“幕后英雄”。曾經馳騁五大洋的俄羅斯海軍,如今已經是虎落平陽,比起主戰艦艇,俄羅斯海軍的補給艦情況更糟糕,數量既少、艦齡也老,如今,他們最新一艘中型艦隊油輪準備服役,艦上的關鍵設備——橫向補給裝置,是由我國的配套企業支援的。
據俄羅斯BMPD軍事博客報道稱,1月21日,在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母港——北莫爾斯克,“帕申院士”號新型艦隊中型油輪服役,這艘補給艦是近30年以來俄羅斯海軍接收的第一艘新型艦隊補給艦,于2014年在涅夫斯基船廠開工、2016年5月下水,但直到2018年5月才開始國家試航,歷時一年半才服役。
圖片:帕申院士號和戈爾什科夫號新型護衛艦
2013年,涅夫斯基造船廠獲得了新型23130中型艦隊油輪合同,主要就是為北方艦隊設計的。其艦長130米,采用單軸柴油發動機、艦艏側推進器,滿載排水量約9000噸,最高航速為16節,艦員只需24人,考慮到需要在寒區作戰,這艘油輪具備一定的冰區航行能力。
圖片:試航中的“帕申院士”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這艘代表著俄羅斯最先進水平的油水補給艦,其綜合補給系統是由我國船企提供的。2015年,中船重工屬下某船用機械有限公司透露,俄羅斯某船廠向其訂購橫向干貨和液貨補給設備各兩套以及一套縱向補給設備用于其建造中的俄軍新型補給艦。
圖片:只有1個補給門架
這一點,也得到了俄羅斯人側面承認。BMPD軍事博客最新分析就指出,被俄羅斯海軍寄予厚望的“帕申院士”號,完工時間比合同條款延遲了三年以上,這部分是歸咎于西方的制裁,因為主要動力裝置(瓦錫蘭柴油發動機)和船舶的大部分輔助裝置都是進口的,這個“大部分輔助裝置”很可能就是指艦上的補給系統。
圖片:具備冰區航行能力
俄羅斯海軍繼承了前蘇聯“紅海軍”絕大多數主戰艦艇,現役的補給艦,無一都是“前朝遺老”。
最大的1159B型“鮑里斯·奇利金”級大型油輪,滿載排水量超2萬噸,只剩下太平洋艦隊的“鮑里斯。布托馬”號和黑海艦隊的“伊萬。布諾夫”號在服役,都是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老“布托馬”早年“輔佐”的明斯克號航母,現在早已成為我國游客的玩物,另有2艘艦齡同樣很老的萬噸級“杜布納”級中型油輪在服役。
圖片:給明斯克喂奶的布托馬號,現在還在服役
而且,以上的老式艦隊油輪和最新的23130型“帕申院士”級,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綜合補給艦,其干貨補給能力非常有限,如導彈、魚雷等武器,戰艦、艦載機所需的備件,食物等都很難給艦隊以支援,前蘇聯時代唯一建造過的1833型“別列津那”號綜合補給艦,在2002年被拆成了廢鐵。
圖片:“別列津那”號
相比而言,我國的綜合補給艦,過去20年發展非常迅猛,2萬噸級的903型大批服役,4萬噸級的901型快速戰斗補給艦成為航母編隊的“大奶媽”,給俄羅斯人雪中送炭,在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