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2日 13:03:30
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致悼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先生宣讀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先生發來的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圣輝法師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發來的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代表李家振先生生前好友講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李家振先生外孫翁奕平代表家屬致答謝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各界致送花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各界致送花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負責人、顧問李家振先生,于2020年1月18日19時零5分在上海安詳舍報,享年84周歲。
李家振先生是一位智者、仁者、覺悟者。他生前常說自己是“三無”老人,沒有學歷,沒有職稱,沒有工作單位,但是,幾十年來,他在趙樸老的引導下,為佛教事業、尤其是佛教文化事業所做的工作,使今天所有與佛教文化有因緣的人沒有不知道中國有一位智慧、幽默、不居功、不圖報、全心全意為佛教事業努力奮斗的李先生。
2020年1月22日上午9時55分,李家振先生送別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法師、圣輝法師、宗性法師,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慧明法師,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鳳凰網副總裁兼鳳凰網總編輯鄒明,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董事長、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吳國平,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等致送花籃,靈堂內遍布素馨鮮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李家振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沉痛悼念李家振先生”,兩側飾有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撰寫的挽聯詞“赤子誠心為菩薩侍傳佛教文化”、“天花爛漫具功德藏振三時家風”。
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董事長、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吳國平,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盧洵,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上海玉佛寺寺務處副主任慧覺法師,上海圓明講堂住持崇林法師,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中西書局總經理、辭海編纂處主任秦志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西書局總編輯、漢語大詞典編纂處主任張榮等各界代表,李家振先生夫人陳莉娟女士、女兒李巧、女婿翁衛民,外孫翁奕平,及李家振先生的親屬、生前好友、學生等,共計100余人出席告別追悼會,在這里向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智者、學者,菩薩行的踐行者,做最后的告別。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致悼詞。田青教授在悼詞中簡要回顧了李家振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系統介紹了李家振先生的學養、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
1989年,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之命,到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用他的話說,是在趙樸老身邊“跑腿打雜”。其實從始至終他都做著一個常務副所長的工作,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使當時的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為全國佛教文化學者心中的圣地。1994年,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等知名人士在香港建立了“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佛教數據庫,出版佛教叢書,舉辦佛教文化展覽。在趙樸老的關懷指導下,該中心本世紀初,就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中文佛教數字資源庫。2001年鳳凰網將“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的豐富資源整合上線,創立了互聯網時代最早的佛教文化頻道 “佛藝博覽”。2007年4月,“佛藝博覽”改版為“華人佛教”頻道,升級為鳳凰網一級頻道,在華人世界中產生了深廣的影響。2001年,發起成立北京古今慧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具體負責香港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在內地的運營。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在趙樸老引領下,參與了大量佛教事業與文化建設,如海南島南山寺和佛教文化苑,無錫靈山大佛、梵宮及相應的大型演出,還參與了中國第一部佛教交響樂《東方慧光》和佛教文化專題片的制作和拍攝,其中的《寺院一日》、《趙樸初》等片,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在海內外、教內外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好評如潮,一直到臨終前他依然為拍攝“鑒真”、“倉央嘉措”、“蓮花盛開”等影片和舞臺劇費盡心血、設計籌劃。為弘揚包括佛教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送別追悼會上,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唁電,中國佛教協會在唁電中寫到:李家振先生是著名的佛教文化人。少年時積極參加進步活動,青年、壯年主要從事文化藝術活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以弘揚佛教文化為己任,協助我會原會長趙樸初居士從事佛教文化工作,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并發起創立佛教多媒體數據庫、鳳凰網華人佛教頻道、慧海佛教資源庫,為佛教學術研究、佛教文化藝術傳播、佛教人才培養、佛教文化對外交流付出了辛勤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國佛教協會在唁電中發表了沉痛哀悼之情,提出:李家振先生的辭世,是佛教文化界的一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長者。
1994年,李家振先生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等知名人士在香港建立了“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佛教數據庫,出版佛教叢書,舉辦佛教文化展覽。在趙樸老的關懷指導下,該中心本世紀初,就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中文佛教數字資源庫。2001年鳳凰網將“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的豐富資源整合上線,創立了互聯網時代最早的佛教文化頻道 “佛藝博覽”。2007年4月,“佛藝博覽”改版為“華人佛教”頻道,升級為鳳凰網一級頻道,在華人世界中產生了深廣的影響。
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先生宣讀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先生發來的唁電。劉長樂先生在唁電中寫到:家振先生為佛教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嘔心瀝血,為佛教經典及文化、藝術資料數字化建數據庫鞠躬盡瘁,為弘傳中華佛教文化建立殊勛。家振居士之離去,實為佛學文化之憾!吾與家振先生殊勝佛緣,同受趙樸老所邀共襄佛教文化事業。感佩先生之赤忱,為拍攝佛寺資料,不辭辛勞,踏遍神州大地,其對佛教弘法文化事業的高度熱情,值得永遠銘記。得益家振先生教誨,鳳凰網華人佛教現已成為華語世界佛教文化傳播第一品牌,此成績可告慰先生之英靈!
追悼會上,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圣輝法師,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發來的唁電。
追悼會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代表李家振先生生前好友講話。作為李家振先生相知相識幾十年的老朋友,王雷泉從“通三界”“通事理”“通情理”三個方面,回憶了他與李家振先生的點滴,表達了對老朋友的思念之情。王雷泉回憶說:李家振先生常說,不論是非,光看因緣,我們因因緣而相識,也因因緣而暫時告別,將來我們到底在哪里相聚,是在凈土,還是回到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依然靠因緣。
李家振先生最疼愛的外孫翁奕平代表家屬致答謝詞,他感謝感謝大家百忙之中來參加外公的追悼會,并分享了李家振先生最后這幾年常在嘴邊的話,翁奕平說,如果這些話,能如明燈一般,成為陪伴大家的精神價值,那我想外公也就不曾真的離開我們。
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李家振先生離去了,但他的赤子之心、天地情懷,會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勇猛精進!
至誠祈愿三寶慈光加被,祈愿先生往生凈土,蓮品高增;不舍眾生,乘愿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