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新一代003型航母也在建造當中,大家對于下一階段航母艦載戰斗機的發展也愈發關注。有觀點認為未來應該學習美國,走殲-15和新一代隱身艦載戰斗機搭配的“混一色”發展路線;也有觀點認為應該像英國海軍一樣一步到位,“清一色”裝備新一代隱身艦載戰斗機。那么,我們將如何選擇呢?
一機多用的殲-15
眾所周知,早期國外傳統海軍強國的艦載機裝備都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要,配備專用的機種,通過多機種混合編組、協同作戰。進入21世紀后,出于對戰場威脅環境的評估以及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維護性等多方面考慮,各主要航母擁有國的艦載機裝備紛紛由“單種型號、單一用途”轉向“一種型號、多種用途”。
我國在發展航母及艦載戰斗機時,因為后發優勢,可以充分研究和借鑒國外海軍艦載機的發展經驗,所以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一機多用”的發展思路。研制出的殲-15艦載戰斗機不僅綜合作戰性能和美國F/A-18E/F以及法國的“陣風”M等型艦載戰斗機處于同一水準,還正在陸續推出彈射型、雙座型、伙伴加油型、電子攻擊型等衍生機型。這不僅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簡化裝備體系,也符合艦載作戰平臺的通用化發展潮流。
圖注: 殲-15艦載戰斗機以及具備伙伴加油能力
隱身艦載機是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殲-15艦載戰斗機性能不俗,改裝潛力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我軍艦載機部隊的主力裝備。但同時也要看到,以隱身為主要特征的第五代戰斗機正逐漸成為不少國家空軍的核心兵力,未來肯定是隱身機的天下,艦載戰斗機也不例外。事實上,F-35B艦載垂直起降戰機已經裝備了不少國家,F-35C艦載隱身戰斗機離正式部署到航母也只剩下最后一步。可見,艦載戰斗機的隱身化是必然的,是發展趨勢。
如果不發展隱身艦載機,有著典型四代機特征的殲-15在遭遇對方五代機時,由于自身目標特征的相對顯著,容易受到隱身之敵的暗算,如果作為艦隊主要防御兵力的殲-15無法有效應對五代機,必然導致整個航母艦隊的防御能力被極大削弱。因此從這方面意義看,研制技術性能更先進的、特別是能夠與國外隱身戰機相抗衡的新一代艦載機已是迫在眉睫。
圖注:最新的FC-31試飛照片
混編還是獨立成軍
隱身艦載戰斗機雖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要馬上取代現役的第四代艦載戰斗機還不現實。以美國海軍為例,其艦載機聯隊的未來發展計劃是把現有的4個F/A-18攻擊機中隊中的兩個,換成F-35C中隊,先淘汰所有老式C型“大黃蜂”和舊型號的“超級大黃蜂”,然后讓F/A-18E/F和F-35C搭配作戰,并沒有一步到位的全部裝備F-35C,連最新服役的“福特”級航母也不例外。
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風險控制,F-35C畢竟是最新研制的,而且研制過程中問題不斷,在系統成熟性方面遠不及F/A-18E/F戰斗機,貿然取代會影響航母的戰斗力;另一方面,隱身戰斗機價格昂貴,一下子替換的花費太高,況且現有的F/A-18E/F戰斗機服役時間不長,狀態都很不錯,全部退役太過浪費。
對于我國來說,在航母和艦載機的運用領域還是個新手,需要不斷的摸索、試驗、積累、改進。所以在艦載機配備上,學習美國的逐步過渡是比較合適的,畢竟我們在這一領域才剛剛解決了有無問題,殲-15作為一款較為成熟的艦載作戰平臺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現階段也能滿足我們的使用需求。而且新一代隱身艦載戰斗機從研制到服役,也需要不短的時間,再加上新研制的大型航母較前兩艘變化很大,運用了很多高新技術,也需要循序改進才能完善。
在一艘新研制的航母平臺上,一下子配備上同樣新研制的新型戰機,項目風險太大,既不利于各自的發展,也會影響到新航母的戰斗力。所以,即便是新一代大型航母服役,也不太可能不用殲-15,很可能會和美國海軍一樣,與新型隱身艦載機混編過渡。而從殲-15發展彈射型號看,明顯是為這種配屬做準備。(作者署名:兵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