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滿洲里1月22日 題:中國最大陸路口岸站里的“鎧甲”戰士:協助中國制造走出國門是我的自豪
果乃輪 中新網記者 史軼夫
一層保暖內衣,二層棉衣,三層羽絨服,四層工作服……22日一早,楊亮熟練地穿上他的“鎧甲”后,走出家門,趕赴他的工作地點——滿洲里站。
中國最大陸路口岸站滿洲里站,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站,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的鐵路運輸工作。
圖為楊亮登上龍門吊。(呂品攝)楊亮的工作,是在滿洲里站的集裝箱換裝場上,操作龍門吊車,將俄羅斯平板車上的集裝箱吊裝到中國平板車上。
滿洲里地區已是嚴寒時節,在滴水成冰的環境下,為了做好防寒保暖,楊亮每次都會穿著重達20多斤的“鎧甲”進行工作,由此他也被大家親切稱呼為“鎧甲戰士”。
“2019年,滿洲里站全年進出口中歐班列2254列,202388標箱,標箱較去年同期增長100%。”滿洲里站副站長劉洪亮躊躇滿志,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中歐班列已經常態化開行,目前每天有近6列車300個箱子需要換裝。
之所以要進行換裝作業,是因為中俄兩國使用的鐵軌間距不同,所以經滿洲里入境的中歐班列都要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
圖為楊亮登上龍門吊。(呂品攝)楊亮所操縱的地點就在不足3平方的吊車駕駛室里,這個駕駛室距離地面近25米高,所有的控制按鈕都在這里,他每天就是在這里工作近8小時。
“眼力要好,因為這么高,要看到四個孔,四個角都要對齊,還有一個,頭腦反應要快。”楊亮說,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他們操縱吊車把俄羅斯車上吊裝的箱子放到中國車上這個過程也就在一分鐘左右,換裝作業也由過去的肩背手扛更新到現在最先進的機械換裝,大大提升了換裝效率。
圖為楊亮在龍門吊工作。(呂品攝)“雖然穿著‘鎧甲’,但是被風一吹很快就透了。”楊亮說,在密封不好的駕駛室里,自己也會想一些保暖的小妙招,買些熱帖把胳膊、腰處、腳下都會貼上。
圖為楊亮在龍門吊駕駛室內工作。(呂品攝)截至目前,經滿洲里口岸站出入境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50多條,集裝箱班列已經突破5000列,境外到達地點包括莫斯科、華沙、馬拉舍維奇、昆采沃和沃爾西諾等12個國家的多個城市。
“能夠服務‘一帶一路’看著中歐班列載著中國制造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我是自豪的。”楊亮如是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