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香港出現了第一例曾前往武漢的疑似病人。此前,香港已經收到內地通報的武漢不明病毒肺炎病例情況。自此,香港各相關機構開始密切關注事態進展。截至2020年1月21日,香港共呈報118宗疑似案例,其中88人已經出院,沒有出現確診案例。
根據香港電臺(RTHK)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1日發布的新聞報道,本文梳理了近20多天內,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機構及媒體是如何行動的。
如何保障醫療資源及相關措施
2019年12月31日
出現第一例疑似病例后,香港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已提醒前線醫護人員留意懷疑肺炎求診病人的臨床情況,了解是否在過去14日內到訪過武漢。需及時將疑似病人安排在負氣壓病房隔離治療,并盡快提供所需之化驗測試。
2020年1月2日
香港衛生署稱,第一例疑似病例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流感及禽流感呈陰性反應。
2020年1月4日
香港醫管局公布,在醫院及診所加強監察和感染控制的應變措施,包括限制探訪。至于個人保護裝備的儲備,例如外科手術口罩及N95口罩,相信足夠使用3個月,醫管局同時會與供應商保持聯系,確保保護裝備會有持續供應,分布在7個聯網的隔離病床在有需要時會調動使用。
2020年1月5日
有報道稱,一名由武漢返港的女子,有發燒癥狀后到仁安醫院求診被拒。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已成功聯絡到病人,并安排其接受進一步治療。
2020年1月7日
香港醫管局素質及安全總監鐘健禮表示,現時在各公立醫院常規隔離病床有480張,使用率約6-7成,如果有需要,可以72小時內將隔離病床增至1400張。
2020年1月8日
香港醫管局表示,即日起加快醫管局化驗室的病毒化驗工作,最快24小時內完成快速測試,確認病人是否感染傳染病。盡量減輕前線醫護人員的壓力。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了解市民對口罩的渴求,并引述藥房商會已經從不同途徑訂貨,以期盡快供應。
2020年1月13日
香港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則說,在武漢初步觀察類固醇對治療相關肺炎有幫助,武漢41個病例,有2人需要使用體外生命支持器。醫管局會確保調動足夠儀器使用,又說現時有超過200張負壓病床可以即時使用,如有需要會把病人轉到療養醫院,分階段把負壓設施的普通病床轉為隔離病床,并為可能要調節服務,向病人和員工表示“不好意思”。
2020年1月19日
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升表示,若香港發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傳入個案,會考慮在各聯網劃出指定診所。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萬一有相關確診個案,醫管局可考慮暫停非緊急服務,騰出病床,隔離發燒個案。他又說,如果連社區都出現多宗發燒、上呼吸道感染個案,但病征輕微亦沒有肺炎的話,可考慮使用聯網的“發燒診所”作分流,若病人情況惡化可安排住院。
2020年1月20日
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升表示,如果香港出現確診個案或患者人數急升,醫管局轄下7個聯網會啟動指定診所應對,有需要時可在48小時啟動。由于要騰部分地方作為指定診所,目前一些服務難免會調整,例如慢性病人會調往附近其他診所。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當局如果以較穩妥方式處理,應將監測范圍涵蓋全國。至于醫管局準備有需要時,啟動指定診所處理感染個案,楊超發認為是好安排,公立醫院可提供一條龍服務,染病者不用在社區周圍求診,減低傳染風險亦不致延遲診治。
如何在出入境口岸防控
2019年12月31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內地已有27宗病例。事件并不尋常,局方晚上就事件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香港的防控措施,已要求醫管局及出入境口岸加強所有健康監察,亦致函私家醫生加強留意轉介個案。
2020年1月2日
陳肇始表示,雖然沒有安排到列車或飛機上進行監測,但已在機場增設紅外線體溫探測儀,旅客落機步出機閘時會及時探熱,再經過日常的體溫檢測站。
2020年1月3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高鐵西九站視察口岸預防措施。
2020年1月7日
林鄭月娥稱,知道市民關注高鐵站防疫情況,昨晚起,每日兩班經武漢抵港的高鐵,每名乘客都要經額外手提式測溫器,測量體溫。
2020年1月20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說,現時在機場及高鐵站等作體溫測試,是較客觀的方法,量度入境人士有否發燒,認為申報未必準確,所以先量度體溫,再詢問發燒人士的接觸史,是較有效做法。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加強監測武漢肺炎病例群組個案的防控措施,明日起武漢來港航班的旅客需填寫健康申報表。
香港衛生署署長陳漢儀解釋,健康申報表只適用于飛機旅客,經其他交通來港,例如高鐵則不須填表,是考慮到口岸的操作情況。她說,如果各口岸的內地旅客都要填申報表,將影響人流,旅客滯留對防止傳播病毒亦有影響。
2020年1月21日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武漢一班載有207人的航班下午抵港,根據乘客的健康申報,沒有人表示感到不適,不過體溫檢測顯示,當中1人發燒,署方已作評估及轉介。
如何立法呈報
2020年1月4日
香港特區政府將應變級別由“戒備”升至“嚴重”。在嚴重應變級別下,武漢不明病毒性肺炎可被視為一種“對公共衛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有關疾病現時對市民健康即時影響屬于中等。
2020年1月6日
香港衛生署表示,律敦治醫院昨日通知衛生防護中心,一名45歲女病人入住該院,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癥,病發前曾前往武漢,但病人要求出院,并于同日晚上出院。
由于《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所指明的須呈報疾病,不包括對公共衛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因此如疑似病人不肯合作,拒絕隔離或檢疫,衛生署無法定權力予以處理。
2020年1月8日
香港特區政府刊憲,將“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并修訂有關附屬法例。法例生效后,當局可禁止患有指明疾病的人及與患者有接觸的人離開香港,衛生署有法定權力將傳染病接觸者隔離。醫生沒有就懷疑須呈報傳染病通報的話,一經定罪可以被罰款5000元港幣,任何人不得離開被隔離的地方,否則一經定罪可被罰款5000元港幣及監禁6個月。
2020年1月16日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更新“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呈報準則,增加呈報條件,包括有相關病征的病人,病發前14天曾到訪內地醫院,或曾與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出現病征時有密切接觸,也要通報衛生防護中心。中心會發信予醫生及私家醫院,通知更新呈報準則。
如何與內地溝通
2020年1月4日
陳肇始表示,與國家衛健委有一定溝通,有需要的話不排除會派員到武漢了解。
2020年1月10日
陳肇始表示,衛生防護中心已向內地當局要求取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會看看今天是否收到,不排除“面對面”溝通。
2020年1月11日
陳肇始說,今早收到內地最新通報,武漢肺炎病例中,有一宗死亡個案,早前已要求內地當局提供病毒基因圖譜,她說,時間方面難以控制,大家要理解武漢正在控制疫情,有大量工作。
2020年1月12日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接獲國家衛健委通報,已將與武漢市肺炎病例群組個案有關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排序,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相關部門已將該基因排序上載至網上基因庫(GISAID),該基因庫正核對資料,完成后將公開發布。
2020年1月13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與衛生署及醫管局代表今日前往武漢,了解武漢肺炎病例群組個案的情況、防控措施和臨床處理。
如何給公眾預防建議
2020年1月1日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表示,香港市民是時候提高預防意識及采取加強的預防措施,例如從內地回港后如有不適,應馬上戴口罩,在內地要避免到濕街市及醫院等。
2020年1月2日
何柏良提醒,當年SARS爆發,部分廁所不夠衛生,成為傳播途徑,提醒市民應用肥皂洗手。市民收到疫情相關資訊時,要小心分析,應了解說法有何證據,以及是否符合常識,不應反射式將未核實資訊傳給朋友。
2020年1月4日
網傳一段貼文,引述公立醫院護士指稱,公立醫院隱瞞到訪武漢后出現肺炎病癥的病人數目。香港醫管局表示,有關內容并非事實。公立醫院一向有嚴謹機制,接受來自傳染病高風險地區而出現病癥的病人,醫管局已提醒所有醫護人員,遇到懷疑個案時,必須盡快隔離病人并安排合適測試,并且必須盡快向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呈報個案。
2020年1月7日
香港紅十字會表示,近期曾到訪武漢的捐血人士,需在離開武漢后暫緩捐血14天,以作為預防措施。
2020年1月11日
何柏良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經飛機或高鐵來港,要做好預防措施和應變計劃。他呼吁市民如有不適,不要向醫生隱瞞病史或外游紀錄,又提醒市民保持家中U形去水渠儲水(編者注:為預防禽流感爆發,香港屋宇署提醒市民注意居所水渠U形聚水器的衛生情況,要保持蓄水狀態,以阻隔病毒進入屋內散播,若出現干涸情況,便失去阻隔病毒的效用)。
專家如何評估疫情
2019年12月31日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武漢的肺炎群組個案都與當地街市有關,嚴重情況達兩成半,全部在12月出現,他有理由相信今次是類似禽流感及非典型肺炎的新發性傳染病。
2020年1月1日
何柏良表示,留意到內地的通報中提到暫時未發現人傳人情況,他對這個觀點有保留,因為現階段未知今次爆發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病例詳細資訊亦未有公布,例如當中多少個案涉及同一家庭成員、多少在濕街市染病等,現階段不適合下結論指不會人傳人。
2020年1月4日
何柏良認為,香港特區政府要當作病毒可以人傳人的情況來應對。
他表示,武漢的肺炎感染個案短時間內增至44宗,按照粗略的資料顯示,相信病毒有一定的殺傷力,香港在有限資料下,將應變級別提升至“嚴重”是合適做法。
他已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組織交流團到武漢,向醫護人員了解當地病人的臨床特征及情況。內地有最好的檢測儀器,武漢市有一個中科院的病毒所,有不同層級的生物保安設施,亦有國家級可以處理危險病毒的情況,有理由相信用新方法追查,在24-48小時內找到可疑病毒。但要確認病毒,要使用兩個高水平的獨立實驗室做檢驗,認為當局如果確認兩個樣本的病毒完全相同,應該及時公布。
2020年1月9日
袁國勇表示,必須要先將新病毒當作可以人傳人看待,做好醫院防感染控制措施,市民亦要對個人衛生提高警覺。
他解釋,病毒剛在人類之間傳播時未必適應得好,因此可能傳人的效率不高,但如果沒做好防控,病毒在人與人交叉感染時基因改變,傳人的效率亦可能提升。武漢華南海鮮城下周末便關閉滿兩星期,超出病毒潛伏期,如果屆時沒有新增病例,就可以假定疫情結束。
何柏良相信,今次疫情是經由野味動物的尿液或屠宰過程傳予人類,而且可能會人傳人,內地需要追蹤野味供應鏈,找出源頭,盡早公布病毒的基因圖譜。
2020年1月17日
袁國勇強調,現階段評估疫情是太早,加上如果源頭不只一個,甚至有擴散至社區,疫情就不容忽視。現時最重要是醫護人員,一旦發現有懷疑個案,病人要立即隔離和進行測試。
2020年1月20日
何柏良說,政府應該采取更多防疫措施,不要等到香港出現首宗確診個案才開始行動。
首先爆發個案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已關閉20天,但過去幾日當地個案出現噴井式上升,可見出現第二輪傳播,相信比較大機會是“人傳人”。
由于臨床數據少,如果香港出現確診個案,只能參考類似的疾病處方藥物,例如SARS、中東呼吸綜合癥等;最差的情況是病毒一傳入香港,就出現“超級傳播”的情況,提醒市民不要以為17年前的SARS慘痛教訓歷史不會重現。
袁國勇說,武漢已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區,他認為如非必須就不應前往武漢。他形容香港已“守得幾穩”,因此香港至今未有確診個案。但他目前最憂慮的是香港醫院太過擠迫,占用率經常超過百分百,萬一有個案出現,是“好大件事”。
2020年1月21日
何柏良形容,現時的情況是“亮了兩盞紅燈”,第一是確診個案在短時間內噴射式上升,第二是疫情在武漢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估計病毒正在適應或已經適應人傳人的傳播方式。最擔心的是現時部分發病個案,是已經超過14天的監測期,部分原本沒有列入監測范圍的人亦有發病。
袁國勇指出,新病毒最初引發的散發性病例,相信是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之后第二波傳播出現,主要影響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居民。目前有機會進入第三波傳播,可能源于家庭或醫院傳播。
專家如何提供專業防疫信息
2020年1月2日
何柏良表示,在分析風險時,包括要考慮患者發病前有無在當地入住醫院、是否去華南海鮮城或曾于附近居住、曾否吃過野味或參與屠宰野味等,如有這些接觸史,便存在風險。
2020年1月11日
對于內地公布一個武漢肺炎病人的冠狀病毒基因排序,袁國勇表示,新冠狀病毒和蝙蝠、人和果子貍身上找到SARS類冠狀病毒有近8成類似,和蝙蝠的SARS類冠狀病毒最相近。袁國勇強調,只要病毒排序有幾個位置改變,便可以令病毒特性變化很大,暫時數據太少,需要內地專家臨床研究才可以引證新冠狀病毒和SARS是否相似。
2020年1月13日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41宗武漢不明肺炎病例患者,年齡介乎20至70多歲,當中40至69歲占大多數,男性居多,最早的個案在上月8日發病。她說,大部分患者曾長時間在華南海鮮市場逗留,但少部分人未去過街市,又指41宗個案中,有兩宗家庭群組個案,涉及5人,包括一對夫婦,丈夫在濕街市工作,妻子未有到過街市,病發期較丈夫遲幾天,估計有機會是人傳人的病例。另一宗為一對父子與同住的親戚,他們一起生活及經營店鋪,病發時間接近,估計共同暴露感染病毒機會較大。
張竹君說,7成染病個案長期在涉事街市工作,大部分在水產區,街市另外亦有售賣禽鳥及野味,部分病人情況較差,未能了解暴露史。而水產區,例如地面等環境樣本對病毒呈陽性,暫時未能鎖定哪種動物是病毒源頭。
香港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指,武漢41宗個案只屬輕微至中度肺炎,其中7至8人情況嚴重,出現腎及肝衰竭 ,內地方面認為,患有慢性疾病﹑高齡年長及肥胖都是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內地已有特定快速測試,結果顯示患者咽喉分秘及血液中都會發現病毒,白血球數量屬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亦會比正常低。
2020年1月17日
袁國勇說,獲新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后,已完成制作相關的快速測試,香港懷疑個案,全部呈陰性反應。
2020年1月20日
本身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的袁國勇,日前到武漢了解情況后返港,他說部分確診病人入院時已沒有發燒,反而是其家人出現發燒等征狀后,需要進行測試,才確定原來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深圳就有這類病例,這些都是重要的臨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