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股
如果說前幾年屬于白馬股的黃金投資年份,那么對19、20年來說,卻是白馬股表現分化的時間段。剛步入2020年,就有部分白馬股上市公司發生了黑天鵝風波,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是華東醫藥,另一個則是東阿阿膠。
前者屬于過去十年的長期牛股,但從2018年下半年出現價格拐點之后,華東醫藥的股價表現卻趨于疲軟。近日,因華東醫藥的部分核心產品遭到競標出局,股票價格也受到了明顯的沖擊,繼1月17日華東醫藥股價跌停之后,1月20日華東醫藥一度大跌逾8%,收盤下跌3.56%,兩個交易日累計最大跌幅達到了18%以上。
后者則是因業績大幅變臉引發股價跳水的走勢。據今年1月19日東阿阿膠的公告顯示,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3.336億元至虧損4.58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至122%。受此影響,東阿阿膠股價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影響,但從1月20日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的拋售恐慌情緒有所緩解,全天股價震蕩回穩,收盤下跌不到3%。
但是,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無論是東阿阿膠還是華東醫藥,其實在近一兩年時間內也有著不少的預期表現,市場對部分白馬股業績變臉的行為似乎也早有預期。但是,從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表現來看,趨勢的力量確實犀利,曾經的長期牛股,卻因股票價格拐點的出現,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也基本上維持在低迷的運行狀態之中,且至今未能夠扭轉弱勢下行的趨勢。
白馬股,曾經為A股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投資利潤。但是,白馬股的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還是離不開良好的基本面以及穩健的業績增速等因素的影響。實際上,縱觀近年來市場公認的白馬股上市公司,例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片仔癀等,都基本上呈現出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齊飛的狀態,但當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趕不上股價的漲幅時,價格拐點也會隨之形成。
近年來,部分白馬股業績的變臉,一方面與上市公司自身的經營戰略不佳因素有關,有的過高估算了自身的競爭力,盲目漲價卻引發龐大的庫存積壓;有的因過于保守的經營策略,卻導致了上市公司錯失了擴張發展的良機,甚至把自身的價格話語權拱手相讓;另一方面則與前些年盲目高溢價并購因素有關,但因業績增長不及預期,卻引發了上市公司大額商譽減值的壓力,在業績突發變臉的背景下,卻引發股票價格的大跌,昔日白馬股的輝煌卻驟然消失。
無論是在A股市場,還是在全球市場,白馬股終究不會遭到市場的冷淡。究其原因,在一個市場環境下,可以實現業績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本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當上市公司擁有了良好的業績增速以及同行業的領先競爭優勢,自然更容易吸引資金的青睞。不過,對于部分行業乃至部分上市公司來說,終究難逃產業周期以及產品與技術更新換代的壓力,若企業追趕不上潮流,創新力度落后于整個行業,自然也很容易丟掉了以前積累下來的競爭優勢,業績變臉乃至價格拐點,也就很難避免了。
由此可見,過去十年的白馬股,未必等同于未來十年的白馬股。不過,對于十多年來乃至二十多年來依舊保持強有力競爭優勢的企業本身也是非常犀利,稱得上股票市場中的稀缺標的。然而,這類稀缺標的本身數量就非常有限,多年來實現業績與股票價格齊飛的上市公司,自然容易成為資金持續青睞的對象。
步入2020年,隨著競爭的加劇,白馬股的表現自然存在分化的現象。但是,對白馬股的投資,一要看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的估值優勢;二要看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的業績增速優勢;三要看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的毛利率水平;四要看上市公司多年來的股息分紅力度。此外,則是要看上市公司自身的商譽比例、質押比例等因素,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風險。
在實際情況下,雖然白馬股發生黑天鵝風險的概率會低于其余上市公司,但在投資白馬股之前,先要排除踩雷風險,而后再考慮投資回報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