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問題峰會,能收拾好“爛攤子”嗎?
■ 觀察家
利比亞問題的解決,不僅靠“?;稹?,更重要的是幫助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模板。
1月19日,利比亞問題柏林會議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聯合國利比亞問題特使薩拉梅的主持下召開,普京、馬克龍、埃爾多安等11個相關國家的領導人與會,力圖促成利比亞內戰對立雙方達成“持久和平”。
2011年,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在一場得到美英法等國直接軍事支持的內戰中轟然倒塌,2012年利比亞舉行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建立了得到國際普遍承認的新的正式政府,以及有200個議席的新議會——全國代表大會。
2014年5月18日“利比亞國民軍”的領導人哈夫塔爾元帥曾發動了一場占領首都的黎波里議會大樓、解散議會的突襲,但在各方壓力下被迫收場。此后國際社會試圖用一場新的選舉來彌合裂痕,結果卻令利比亞出現“兩個政府”“兩個議會”對立的鬧劇。
在國際社會調停下,2016年利比亞產生了由32人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以親“利比亞之盾”的薩拉吉為總理,利比亞“兩個政府”局面總算結束。但哈夫塔爾派對權力分配不滿,2019年4月,內戰重新大規模爆發,連綿的內戰導致利比亞局勢雪上加霜。
近期,支持薩拉吉派的土耳其一方公開出兵幫助守城,而哈夫塔爾一派則被風傳“有俄羅斯雇傭兵助陣”,還有一些國家要么暗助一頭、要么兩頭押寶,內戰雙方“外援不絕”的結果,自然是勢均力敵、僵持不下。
在此局勢下,本次柏林峰會召開,聯合國方面期望各方達成一項“變休戰為?;稹钡摹坝谰眯浴眳f議,具體落實辦法,則是責成各相關國家遵守2011年達成的、不向利比亞任何一方提供軍火的武器禁運協定。
但這似乎不太樂觀。按照中東研究所專家巴迪等分析家的看法,柏林峰會盡管“豪門”云集,但“成果和與會陣容完全不相稱”。何以如此?
首先,“武器禁運”自2011年起一直在紙面上存在,但這一紙空文從未有效阻止內戰各方獲得軍火甚至是軍隊。
其次,薩拉吉一直以“利比亞唯一合法代表”的身份自居,而哈夫塔爾自然不甘,兩個人都意在“獨吞”,只把“分享”當作權宜之計,此前雙方曾多次撕毀休戰協定。
在這種格局下,即便目前暫時“理論上生效”的休戰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遑論“永久性?;稹蹦酥痢袄葋喓推健??
1月18日,聯合國利比亞問題特使薩拉梅指出,利比亞需要永久?;?,而要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停止一切外來干預”。
薩拉梅指出了問題的半個實質,即利比亞目前的內戰局面,是“外來干預”的結果。但在內戰已呈白熱化和“爛仗化”的當下,僅“停止外來干預”還遠遠不夠。
國際社會尤其相關國家,的確有義務積極介入,還利比亞一個和平,并幫助后者走上和平發展之路。因為目前的亂象正是此前有關國家不負責任的干預所釀成的禍端。
而利比亞實現永久和平的關鍵,一是相關國家的積極作為,二是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能幫助利比亞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模板——而不是像2011年以來屢屢表現出的那樣,將“一人一票”當作萬金油,扔給滿目瘡痍且部族主義盛行、教派影響力根深蒂固的利比亞敷衍了事。
□李厚何(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