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常濤)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調侃:北上廣的年味是從車難打、路不堵開始的。但后者令人愉悅,前者卻令人頭大。
春節臨近,“打車難”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為鼓勵司機接單,緩解運力緊張,今年部分網約車平臺采取了加收“服務費”的措施。此舉能緩解春節打車難嗎?乘客又是否買單?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路不堵了,車也難打了
程序員王苗(化名)在北京望京某科技公司上班,最近兩天她感嘆,結束加班打車回家一路沒有那么堵了。“平日里開車回家要40分鐘左右,如果遇上堵車嚴重,開一個半小時也經歷過,但這兩天基本上都可以30分鐘左右到家,路上的車明顯少了。”
路不堵固然令王苗開心,但新的煩惱是“車太難打了”。“我一般是九點下班,平時用軟件叫車幾乎不用等待,但最近經常是提前十幾分鐘叫車,到下班點都沒人接單,等半小時、四十分鐘也是常有的事。”王苗說。
和王苗有同樣體會的人不在少數。上海市某公司一位白領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我經常下午三點左右去見客戶,往日里網約車隨叫隨到,但最近叫車經常排隊,個別時候能排10以上。”
事實上,每年臨近春節,網約車、出租車供需不平衡問題都會集中體現。高德地圖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2月份聯合發布的《2019年度打車難分析報告》挖掘出了2019年最難打車的十天,基本都是節假日。其中春節最多,總共有6天。
滴滴1月13日發布的2020年春節公開信同樣預測,2020年春節打車成功率將較平日下降16%,其中1月24日-1月26日(農歷除夕-正月初二)、1月31日(正月初七),將是打車最難的四天。
高德地圖大數據分析師認為,節假日出行需求集中,人流多、道路又擁堵,加上部分網約車司機選擇節假日休息,導致供不應求,造成了打車難。
多平臺加收“春節服務費”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家網約車平臺宣布加收“春節服務費”,試圖通過補貼帶動司機的積極性,緩解“人多車少、供不應求”的局面。
滴滴出行在上述公開信中表示,1月21日-2月3日(農歷廿七至大年初十)期間,根據城市供需預測情況,乘客在呼叫快車(含拼車)、優享、優步、專車時,需額外支付春節司機服務費,每單最低1元、最高9元。
滴滴代駕也將根據城市收取6.6元、8元、8.8元和9.9元不等的春節司機服務費。滴滴同時強調,春節司機服務費全部給到司機,平臺分文不取。
此外,在日常司機獎勵的基礎上,滴滴還于1月17日至2月8日向全國280余城市的司機發放“吉祥”紅包、全天或高峰期獎勵等多種獎勵。
另一家出行公司首汽約車1月15日也表示,1月19日-2月3日期間,乘客使用即時用車、預約用車、接送機、周邊游、無障礙車、豪華車、多日接送等服務產品,需要給司機師傅支付“司機過節費”,過節費將全額給到司機本人,首汽約車平臺分文不取。
首汽約車根據乘客乘車日期、所在城市地區不同,“司機過節費”的實際收取費用將有所不同,整體在1.8元至8.8元之間浮動。而拼車、網約巴士、出租車、國際業務、深港通/粵澳通、城際拼車及城際包車等服務類型則不收取過節費。
此外,還有平臺試圖通過類似加收“春節服務費”的方式緩解網約車供需情況,但卻沒有收到理想效果。
近日,美團打車因上線“出租車感謝費”而被上海市消保委約談,隨后美團打車緊急下線了該模塊。
美團打車方面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出租車感謝費”,初衷原本是考慮到春節期間供需緊張,為鼓勵司機堅持服務,乘客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給司機感謝費。
不過,上海市消保委認為“出租車感謝費”實則為出租車加價功能,加價功能是網約車平臺利用信息不對稱性優勢,通過所謂的“價高者得”喊價模式干擾市場正常秩序的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不只是網約車,近日,包括杭州、珠海等十多個城市推出春節期間上漲出租車費用的方案,以明碼漲價的方式激勵司機。以杭州為例,增加春節補貼費后,每車次在計價器顯示基礎上另外加收10元。調整后,春節期間在杭州打出租車起步價要23元。
緩解打車難,加錢管用嗎?
對于網約車平臺加收“春節服務費”,網友態度不一。有網友表示:“只要平臺不截流,我是愿意出的,選項里最高才9塊,并不多,畢竟司機放棄了節假日家人團聚。”“我覺得費用合理就行,春節司機師傅也辛苦,服務費全給司機值得。”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即使網約車平臺把服務費全給司機,也不能道德綁架乘客。平臺的如意算盤是用乘客的錢來激勵司機,自己那部分抽成照拿不誤,哪有這樣的好事?”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說:“又想便宜,又想打得到車,這樣的想法在春節期間不現實。”
程世東分析,春節期間,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的司機師傅要休息,運力就會不足,但游客、人們走親訪友導致對打車的需求卻增加,有必要通過加收“過節費”方式來調節供需失衡,“其他崗位過節加班還有三倍工資呢,司機加收過節費也情有可原。”
不過,根據1月1日實施的交通部、國家發改委《關于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網約車平臺公司調整定價機制或者動態加價機制,應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
有不愿具名的出行平臺內部人士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事實上,網約車、出租車司機對“紅包”“服務費”等補貼較為敏感。“師傅們掙的都是辛苦錢,付出同樣的體力精力能多掙錢,對他們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上述人士說。
一位網約車司機也表示:“春節期間,接單幾乎不停。時常這一單還沒結束,下一單就派來了,單補貼幾塊不算多,但拉的活多了確實能多掙不少。”(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