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個冬天一樣,增長乏力的經濟環境似乎也讓大家變得謹慎許多,在創投圈,“風口”被大家提及頻次越來越少。資本的謹慎與市場的乏力,讓整個創業圈不再熱鬧。確實,寒冬來了。
筆者特穆親自目睹各種創業咖啡廳從“門庭若市”到“人去樓空”的轉變,但這并不代表創業潮流的不可行性。我認為,這意味創投行業走向成熟。不斷地經歷、學習和提升是每個創業經歷中不可缺少的。
近日,來自美國硅谷Funders Space創始人史蒂文 霍夫曼(Steven S. Hoffman)的新作《穿越寒冬》正式出版,特穆也有幸收到霍夫曼先生的贈送。這本書以霍夫曼本人的經歷,全面地指出了創業的方方面面,為這個寒冬中的準備創業和已經創業的人們送來一碗“熱湯”,特穆認為,這碗湯更像是一碗“姜湯”而不是“雞湯”。也許發發汗,逼出寒氣,會讓身體更好一些。
《穿越寒冬》副標題為“創業者的融資策略與獨角獸思維”。霍夫曼認為,當創業環境好的時候,風口之上,一切皆有可能;而凜冬之時,只有具備獨角獸思維、懂得寒冬儲備能量的人,才能從眾多的創業者中脫穎而出。
《穿越寒冬》沒有“雞湯”。霍夫曼在這本書開始就給讀者“潑冷水”,指出了創業這條路種種的負面。可事實上,這都是每位創業者都要經歷或者已經經歷過的,《穿越寒冬》提前告知大家創業這條路的重重險境,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適不適合創業。
不過,在這本書中,最具營養價值的是創業的“方法論”和“價值觀”。與很多商業的著作相比,《穿越寒冬》更像一本創業指導手冊,書中沒有雞湯、沒有段子,而是霍夫曼多年親歷的案例加以分析,以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答疑,涉及融資、股權、產品、市場營銷和管理等方方面面。例如,在招聘方面,哪些人才是當前需要的,并且如何識別這些人才。
讀過《穿越寒冬》,可以明顯感受到,霍夫曼正是向大家傳授“創業心法”。創業本身就是一個折磨人的過程,這要求創業者承擔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霍夫曼將創業過程中各種困境、背后的原因和看法深入分析,不僅給創業者提供參考,更是告訴創業者們遇到一些問題時,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
在這個“寒冬”,《穿越寒冬》更多地教會了大家如何“抵御寒冬”,并且讓大家如何在寒冬中過得更好。在全球經濟環境艱難的情況下,每位創業者盡可能的少走彎路,雖然《穿越寒冬》并不是捷徑,但可以讓創業者大大提升抵抗風險能力。特穆認為,寒冬正是充電蓄力好時機,也許《穿越寒冬》是你在成為“獨角獸”之前重要的一本書。
史蒂文 霍夫曼多年來培訓指導了全球數百家初創公司,幫助他們理解創新的基本方法、模式和硅谷的理念,并實際運用這些方法和理念來推出具有革命性的產品和服務。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5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都在廣泛采用他的團隊開發的創業培訓課程。
史蒂文 霍夫曼,硅谷重量級創業教父、天使投資人、演講人、《讓大象飛》的作者。 《福布斯》知名創業孵化器“創始人空間(Funders Space)”的創始人兼CEO,人稱“霍夫曼船長”。曾為大企業和上市公司服務多年,任職于知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pace、日本游戲公司世嘉,培訓過來自IBM、富士通和華為等公司的職業經理;作為白手起家的連續創業者,他開過手機娛樂公司、互動媒體公司和軟件開發公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