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布第二輪集采信息透露,華東醫藥因大單品“阿卡波糖”被原研藥降維打擊,而落標,周五資本市場的白馬華東醫藥以跌停價報收,引起市場的一片關注與熱議。
為什么原研藥能如此降價?有幾方面原因:
1.原研廠家藥品并不止在中國銷售,這些原研公司的市場多半都是世界性的。因此在中國,一個產品的利潤點消失對其整體的利潤影響并不大,況且中國市場單產品丟了,還有他國市場還在賺錢,而且原研要在一致性評價之前的那些年,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2.關鍵看這個產品在原研廠家看來,是否具備戰略意義,如果極具戰略意義,那么就是單產品不賺錢,甚至小幅虧損,原研廠家對集采中標也是勢在必得。而對于國內一些藥企,一款產品可能占據公司較大的業務量,低于一個價格,公司面臨的是直接的虧損,因此從產品結構與布局,他們和這些原研廠家相比,競爭就已經不是一個維度。
3.“阿卡波糖”布局的賽道在原研廠家看來是戰略性的,患者消費粘性都很強。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一款產品以每賣出去一件微幅虧損0.01元的代價計算,但是卻能通過政府采購迅速獲得更多的醫院、患者的使用并認可。那么你的其他產品會不會在賣給醫院、消費者的時候獲得更多的相關益處呢?而綜合效益不會更大呢?就好比是一個人要將自己推銷出去,自己需要自費印刷名片,在沒有收獲之前,每發出去一張名片,實際上就意味著你多了一份虧損,那為什么你還不斷的印刷名片,去擴大這種虧損額度呢?而“阿卡波糖”這個賽道,就是原研廠家戰略意義的名片。
這些小賺或者虧損的藥,根本上不是要以這款藥品去賺取額外的收益,而是以此款產品為基石,為更多的研發藥、新藥,獲得更多的綜合效益。
隨著商業規則的改變,投資醫藥股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原先是只要是醫藥股,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老齡化大背景下,醫藥股最受益,只要年年業績穩健增長,那醫藥股閉著眼睛買,都是大牛。現在不行了,投資醫藥股簡單的邏輯已經經不住考驗。醫藥股的邏輯從業績,分化成研發能力、銷售能力、渠道能力三種投資邏輯,原來三種投資邏輯都能找到大牛,而集采、兩票制打破了原來的三種投資邏輯,他們所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商業板塊為什么估值低,因為其商業模式更接近貿易類型的公司,只是受益于老齡化,受益于C端的消費增量,行業景氣度未來還是比較美好。所以醫藥商業類公司雖然不少公司業績增速超過估值,PEG小于A,但是在兩票制影響未消除的影響下,估值低自然有其合理性。
銷售能力是對公司現有產品進行市場化的一種能力權衡,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內功之一。集采的大背景下,政府在銷售市場中放了一條大鯰魚,攪亂了整個醫療市場的銷售環境,甚至破壞了這種銷售環境,原來銷售能力突出的醫藥企業即使沒有受到原研藥的降維打擊,本質上投資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
——就好比互聯網打破了原來消費品線下的渠道優勢,活生生的改變了原先優秀企業的渠道壁壘,比如三只松鼠直接繞開線下渠道超越洽洽瓜子;比如原來一直被市場看好的洋河股份有可能通過強大的銷售能力超越五糧液,隨著線上渠道的大力發展,削弱了洋河的銷售優勢,從而使白酒廠家之間的競爭又根本性的回到對于品牌力的核心競爭上。結果是本輪白酒發展周期下,五糧液的經營增速大幅好于洋河。
集采也改變了醫藥行業的競爭格局和維度。即使華東醫藥本次集采沒有落標,那公司現有的產品格局也很難支持其中長期的發展。因為如果說華東醫藥的銷售能力在業內處于出類拔萃的地位,其研發能力實在無法匹配其銷售能力。
所以如今怎么投資醫藥股,首先必須要抓做醫藥股投資的核心錨點,不是銷售能力,也不是渠道的能力,而是研發能力。
上圖為2018年A股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排行榜單,來自互聯網。
一款重磅藥品可以讓一個小公司爆發增長為一家大公司,研發是核心,銷售和渠道是配套。
為什么恒瑞估值那么高,股價還在瘋狂上漲?很簡單:恒瑞醫藥研發能力在國內屬于一流,銷售能力又屬于一流,渠道能力又是一流。自然最能獲得資本的垂青。
集采背景下,醫藥股的投資邏輯不能只看財務報表是否靚麗了,不能只看過去5年、10年業績是否穩定出色了,而是要看公司研發投入是否重視?研發布局是否完善?研發投入是否足夠?研發產出是否高效?
如果你看清了醫藥股的投資核心,接下來你對于醫藥公司的選擇就簡單多了。
文末再強調一次,醫藥股的投資核心是研發!研發!研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作者:小知a鏈接:xueqiu/1655400419/139673916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