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石回顧2019:變與不變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博在1月13日舉辦的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上,王石用“激蕩”(激動的“激”,動蕩的“蕩”)來形容自己的2019年。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成長起來的第一批企業家,王石說,過去一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立之下,深圳面臨新的激蕩的開始。
這是王石第六次參加深商大會,身份從萬科集團董事長一路轉換為萬科集團名譽主席、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
身份的轉變,同樣伴隨著他69年人生。如果將時間表進一步細化,“我的很多人生轉變,都是57歲(2008年)之后發生的。”王石在新書《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中提到。
他將自己的過去劃分成兩個33年:第一個33年是早期成長階段,第二個33年,與他一手創立的萬科捆綁到一起。
2018年,他與“萬科集團董事長”一職告別,走向人生規劃第三個階段的開端。同年10月,王石開啟了為期兩年的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游學之旅。研究的課程是,希伯來人在東亞的遷徙史。
“在激蕩的時代,不變肯定會被淘汰。”在深商大會上,王石說,你不愿意變,它在變,是一種結果;你主動迎上去變,是另外一種結果。“如果不變,可能會出問題;變,才能掌握主動,才會隨著社會的變化往前走。”
五年前,王石以企業家身份為深圳尋找對標,當時找的是西雅圖。五年后,王石將這個對標換成了以色列。
從GDP總量來看,2018年以色列的GDP是3696億美元,深圳是3400億美元;2019年深圳GDP折合成美元是3600億,以色列公布的數據是3700億。按照增速,2021深圳GDP超過以色列沒有懸念。
從人均GDP對比,以色列人口800萬,深圳常住人口1500萬,人均生產效率略遜一籌。
“現在對比GDP已經沒有意義了,‘激蕩’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如何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高效率、創新增長,根據國際參照系來看,以色列是深圳非常好的對標參照物。”王石說。
對于萬科,王石說萬科的變化體現在,當互聯網日漸風靡時,它將互聯網轉化成自己的工具。如果不用這個工具,會被淘汰,所以,任何新生工具萬科都要用。正是因為主動變,萬科才走到今天。
過去的2019年,萬科一句話都不提(自己的變化)。王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影響股市的話我不能說,如果提了,萬科公關部又該緊張了。”這一次王石耐住性子,僅透露了一點,2019年,萬科交稅超過1000億元,在深圳交稅企業中排名第二。
哪怕謀求“主動變”,王石依然認為還有“不應該變”的部分,比如不忘初心。以色列的游學之旅,正是他不忘初心的選擇。
1983年,33歲的王石二度來到深圳闖蕩,最初想法是“改變命運,想物質豐富起來,更想求學。”那時,王石將深圳當做一個跳板,“短不會短過兩年,長也不會長過三年”。他未曾料到,他的一生與深圳、萬科聯系在一起。
從2010年起,王石陸續完成了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訪學計劃。游學之外,王石的觸角還在進一步延伸,賽艇與公益慈善都是他人生第三階段的新聚焦。
王石的身影不時出現在有關氣候、紅樹林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場合,以及社會組織演講臺上。他說,第二人生階段向第三人生階段過渡時,之所以參加這么多深圳公益組織,實際上就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