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陽1月16日電 (記者 劉鵬)2020年貴州森林覆蓋率將突破60%,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4%;實施綠色制造三年專項行動,推進企業循環生產、產業循環組合、園區循環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園區、綠色工廠。
圖為貴州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現場。 瞿宏倫 攝這是貴州省省長諶貽琴在該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
近年來,貴州深入推進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保衛、固體廢物治理和鄉村環境整治污染防治“五場戰役”;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十大污染治理工程和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雙十工程”;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和應急保障體系,強化生態環保執法。一系列“鐵腕治污”措施成效顯著,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度性改革任務33項。
在此間舉行的貴州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作為中國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生態環境不斷優化。2019年貴州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3%,貴州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5%,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優良。
貴州也是長江上游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貴州國土面積中有65.7%屬于長江流域,88個縣市區中有69個屬于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肩負著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責任和使命。
貴州省社科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芶以勇認為,天藍地凈水清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從來都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還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
事實上,貴州的綠水青山正在逐漸變成金山銀山。曾經的“中國汞都”貴州銅仁萬山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將礦區廢墟,治理成了綠意盎然、景觀別致的全國典型區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區,擺脫“礦竭城衰”困境,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綠色轉型路。
據知,2019年,貴州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4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