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晉中1月16日電 題:山西昔陽謀劃鄉村振興策略: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促三產融合
作者 閆曉媛 任秀萍 張婷婷
“只有龍頭企業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才能提升競爭力,形成互補,相互帶動,長久興旺。”近日,山西省昔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丁海斌表示,2020年,昔陽將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導向,因地制宜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打造糧食產業經濟鏈條,同時加快推進“菜果豬菌藥”五大產業農特產品初、精、深加工,形成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從污水橫流到生態宜居
清新亮麗的街道小巷、隨處可見的方便公廁、干凈整潔的家庭院落……兩年來,昔陽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行動中,走出一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昔陽路徑”。
丁海斌介紹,以往的農村,農民生活習慣還比較差,污水、垃圾亂倒現象較為普遍,夏天蚊蠅滋擾,冬天結冰路滑。自實施污水、廁所、垃圾“三大革命”以來,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也向著更文明、更健康、更舒適的生活方式轉變。
2019年,昔陽縣繼續投資500萬余元,在29個村展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截至目前,全縣230個村中,已有44個安裝污水管網、凈化設備,遍布12個鄉鎮;投資900萬元,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做到村內大街小巷無坑污,固定人員清掃,配備垃圾收集點、垃圾箱,及時清運,確保環境整潔;持續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結合村莊地域條件,合理配建衛生公共廁所等,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85%。
此外,2019年8月初,從科學規劃到勘察設計,從政府公示到百姓認可,從工程上馬到施工隊進場,一場一呼百應、聲勢浩大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攻堅戰,在昔陽大地上展開。此項工程總投資3029萬元,對全縣72處標準不高、設施薄弱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鞏固提升,涉及12個鄉鎮74個村4.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從單調傳統農業到“菜果豬菌藥”五大特色產業
近年來,昔陽縣立足縣域實際,發揮區位優勢,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格局,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在鞏固以往產業項目的基礎上,昔陽縣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引進公司化運作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形成市場潛力巨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新型產業,實現“一村一業”。
截至目前,“菜果豬菌藥”五大產業規模分別達到2.5萬畝、20萬畝、30萬頭、70萬平方米、3萬畝,特別是食用菌實現恢復性生產,雙孢菇、球蓋菇、平菇等品種紛呈、齊頭并進,為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
此外,該縣堅持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為導向,著力培育雜糧全產業鏈,借力承辦全國有機旱作農業論壇的契機,投資95萬元,成功打造了9個區域穩定、技術成熟、生產規范的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
目前,昔陽縣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成功,爭取上級資金200萬元,實現節水灌溉等農業設施的綜合應用,成為繼北圪梁現代農業產業園之后,全縣第二個三產深度融合的示范典型。
助推三產融合發展新格局
未來3年,昔陽將保障縣城附近11個村、207國道線6個村、317省道線12個村以及趙壁川6個村范圍內居民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取足量潔凈的生活飲用水,拆除違建,實施道路硬化工程,開展農房改造,進行庭院、環村綠化,推進衛生廁所改造,治理生活污水,加強垃圾中轉站建設,建設美麗人家、美麗鄉村。
此外,昔陽縣以聚集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護型、文旅生態型、資源盤活型、搬遷復墾型“六型發展”為統領,傾力打造巴洲千畝采摘園、沾尚萬畝白蘿卜有機旱作示范帶,建設大寨枸杞園、安家溝肉雞養殖園、高家嶺肉鴿養殖園等,培育百個產業村。
近年來,昔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打造美麗鄉村,一幅產業蝶變、生態宜居、民富村美的鄉村畫卷逐漸顯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