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月15日記者發稿時,已有13家信托公司公布了未經審計的2019年財務數據。整體來看,目前公布業績的大多數信托公司實現了業績穩健增長。其中,部分信托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來自于新會計準則下投資收益的確認。展望2020年,發力服務信托將成為信托公司的主流轉型路徑。
財富管理業務增長強勁
數據顯示,中融信托和五礦信托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目前暫居前列。中融信托2019年實現營收53.51億元、凈利潤達17.48億元。從中融信托收入結構上看,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45.12億元,占公司合并營業總收入的84.31%。中融信托稱,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一項在弱市下得以提升,源于財富管理業務增長迅速,已經成為公司主要業務收入來源。
五礦信托2019年實現營收41.55億元、凈利潤達2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70%、22.33%。此外,中航信托2019年凈利潤接近20億元。
第一梯隊中,平安信托2019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6.79億元,凈利潤達26.52億元。而2018年公司營收為49.78億元,凈利潤為31.74億元。平安信托表示,主營業務持續保持穩健態勢。業績下降是公司主動轉型變革,全面優化業務結構帶來的短期陣痛,目的是為了實現長遠高質量的發展。2019年平安信托事務性管理類資產規模同比壓降25.3%。
江蘇信托2019年實現總營收32.33億元,同比增長36.36%;凈利潤達24.4億元,同比增長24.05%。目前暫列2019年信托公司凈利潤榜榜首。
整體來看,陜國投A、光大信托目前凈利潤增速居前,均超過了80%。陜國投A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全年將實現凈利潤5.8億元,同比增長81.40%。
中國光大集團披露顯示,光大信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增幅達89%,凈利潤增幅為83%,但未披露光大信托2019年的營收和凈利潤數據。
投資收益表現搶眼
多家信托公司表示,投資收益同比增長是2019年信托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而投資收益的增長來自于新的金融會計準則。
2017年,財政部修訂頒布四項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一個顯著變化是對金融資產的分類與計量由四分類變為三分類。以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這一科目處理變化將使得部分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直接影響到當期利潤。
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深財務專家對記者表示,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于境內上市公司是2019年1月1日生效,非上市公司可以在2021年生效。若公司是上市公司子公司,也需要執行與上市公司相同的會計政策,因此部分信托公司業績會受到持有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
陜國投A是目前A股市場的兩家上市信托公司之一。公司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指出,凈利潤同比大增超過八成,主要是由于不斷優化自有資金投融資結構,加大資金運作力度,相關收入同比增加較多;以及公司抓住資本市場機會積極運作,證券投資相關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陜國投A持有11只新三板和A股上市公司股票。其中投資規模最大的是新三板公司炫特軟件,投資規模在4500萬元。炫特軟件2019年第四季度股價漲幅在30%左右,且由于籌劃重大事項已經于2019年年底停牌,被視為未來新三板精選層的熱門種子選手。陜國投A還持有大族激光、東山精密、三一重工等多只熱門股,其持有的不少股票在2019年第四季度收獲了20%以上的漲幅。若陜國投A2019年四季度持倉穩定,這些持倉有望帶來不菲投資收益。
服務信托或成主流轉型路徑
2019年信托業經歷了重大政策變化,上半年房地產業務高歌猛進,下半年在嚴禁相對增量的政策之下,房地產相關業務規模急劇下降,信托通道業務和房地產信托業務逐步下滑,截至2019年11月末,信托存續規模為20.85萬億元,較2018年最高峰的26萬億元規模下降不少。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政策變化主要在2019年下半年,因此部分業績影響可能會滯后至2020年體現。嚴監管將是2020年信托行業的主旋律,由此將對信托公司的公司治理、股權結構和業務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服務信托將成為2020年信托公司的主流轉型路徑。信托公司將通過產品創新持續推進業務轉型。一方面,通過非標轉標、凈值化管理探索資管類信托產品的轉型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服務信托的靈活性,進一步拓展信托業務服務領域也將成為信托公司與金融同業展開差異化競爭的新興領域,證券投資運營服務信托、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將迎來高速發展的契機,預計2020年消費信托業務規模將會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