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1月15日電 (張道正 趙習鈞)北京時間1月15日10時53分,中國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并成功入軌,該GNSS掩星探測載荷由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制,可實現地球0~60km大氣層及100~800km電離層探測工作,為全球氣象預報及地震預報提供重要數據服務。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
李峰輝介紹,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60km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濕壓以及100~800km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這將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于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
目前,國際上已經將GNSS掩星探測載荷應用于地震預報、天氣探測等領域研究,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的成功發射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
李峰輝和團隊歷時數年研制的這款GNSS掩星探測載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同時具有高時空分辨率,可以同時探測全球多個區域的掩星數據,實現從大氣層到電離層的連續探測。
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以搭載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并在軌收集海量的掩星信號。“我們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方式大大降低了組網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掩星探測系統組網的效率。GNSS掩星探測載荷此次發射入軌,將在軌采集測試掩星數據,為完成全球組網工作奠定基礎。”李峰輝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