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輔相成 防守上乘
沒有精英防守球員的支撐,再好的防守體系也難以為繼,近幾個賽季最好的例子就體現在馬刺身上,在失去了鄧肯、萊昂納德和格林等防守中堅后,至今無人能挑起馬刺整支球隊的防守大梁;沒有物化于內的防守體系,即便是再優秀的防守球員,也擋不住對手弱雞般地進攻,本賽季最好的例子當屬新奧爾良鵜鶘隊。費沃斯、朗佐-鮑爾、英格拉姆、霍樂迪,這些都是已經證明了自己防守能力的球員,卻在鵜鶘隊中成為了一盤散沙。
其實安東尼-戴維斯也曾是鵜鶘散沙中的一員,個人超強的全場防守carry能力,外加霍樂迪精英的防守表現,兩位防守一陣的球員坐鎮隊中,領銜內外,球隊本應在防守端有所表現,但是整個球隊的防守卻是中下游水平,不得不說,金特里教練果真是一個純正的進攻教練,沒有任何防守體系可言。
二、克制死亡陣容的終極殺手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1 波士頓凱爾特人鐵血血統
凱爾特人似乎從建隊開始就給自己貼上了“小強”的標簽,不屈、強硬,對抗、糾纏,打架、“你老婆嘗起來像甜甜圈”……總之,能夠用來形容“小強”品質的名詞,都可以用在凱爾特人身上。而凱爾特人似乎也喜歡在選秀大會上,選中那些看上去進攻天賦沒有那么強,但是骨子里卻透漏狠勁的球員,僅從近些年的選秀看,斯瑪特、奧杰來、杰倫-布朗,還有把隔扣詹姆斯作為生涯最佳的塔圖姆,即便是“老大”屬性的羅齊爾,安吉也表示那是他最喜愛的球員。
2 大學教練的成功典范、無限換防的完美變革
史蒂文斯主教練能夠從巴特勒大學完美過渡到職業賽場,并獲得眾多新聞媒體認可,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典范,畢竟新聞媒體看到的要比職業教練和運動員看到的更為表面,戰績這種“表面的東西”做好了,壓力也就減少了98%。而史蒂文斯主教練的成功,在于他一開始就為凱爾特人量身打造的防守體系,用一句話簡而言之的概述就是:區域聯防下無限換防。
史蒂文斯主教練的防守體系源于區域聯防,同時汲取了近些年勇士無限換防成功經驗。這種防守體系最早從小托馬斯開始嘗試,畢竟175的身高,需要同伴更多的照顧,而后的歐文也可以稱得上防守漏洞,現在的沃克和歐文可以說是伯仲之間,因此僅僅一個無限換防是無法解決問題地。而史蒂文斯主教練的防守哲學細化來說就是:外線球員在保持自己防守位置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協防包夾,但絕對不允許球員放棄自己的對位球員,失去自己的防守區域,去做無謂的逼迫傳球。這是和很多包夾防守球隊的最大區別,很多球隊會忌憚對手最強持球人發起進攻,所以寧愿弱側的球員靠快速輪轉,也要在上線包夾持球人,讓持球人傳球,凱爾特人不會去包夾對方持球人,這是沿襲了無限換防的基礎要義。但是無限換防最大的缺點就是,球員之間在某些回合的溝通,到底要不要換防,若換防后被大吃小、小吃大單挑怎么辦,畢竟不是每個球隊的一五號位都是貝弗利和格林那樣的球員;但協防必然導致空位,也就失去了無限換防的意義。在2015-2016賽季的總決賽中,詹姆斯全場找庫里打的場景歷歷在目,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完美答案,就是在2017-2018東部決賽中,詹姆斯全場找羅齊爾來打中完美解決,那就是區域聯防。
2017-2018東部決賽,在最后的三場比賽中,每當詹姆斯低位換到羅齊爾防守時,弱側的大白貝恩施會迅速回到籃板附近,到一個詹姆斯傳球可以撲出去,強吃羅齊爾能協防的位置待命;當詹姆斯運球開始找隊友時,貝恩斯迅速上前包夾詹姆斯,由于羅齊爾和貝恩斯上下齊手封堵了詹姆斯的進攻路線,所以,詹姆斯只能更遠離籃筐;與此同時,貝恩施防守的球員暫時由弱側的凱爾特人來兼顧,負責破壞傳球線路,影響詹姆斯傳球,同時羅齊爾迅速回到貝恩斯防守位置,完成了破壞騎士大吃小的換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2017-2018賽季總決賽的勇士,給防守詹姆斯強吃庫里支了一招,而且這種防守方式也延續到本賽季的凱爾特人泰斯和沃克身上。
這和無限換防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凱爾特人清晰的防守位置,內線是內線球員的防守位置,當遇到大吃小時,鋒線球員一般不會去協防,而是保障自己的防守區域無真空,內線球員會迅速完成和小個子之間包夾延堵,然后換防。若是換防期間有轉移球,這就是凱爾特人三位鋒線球員的責任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本賽季的凱爾特人,一對一防守的直接搶斷少了很多,反而是傳球線路上的搶斷變多了,因為這套體系更加成熟,人員也更穩定了。
所以,在凱爾特人的諸多比賽中,會給人一種錯覺,當對方持球人選擇單打時,凱爾特人似乎在打一個二三聯防,但是協防球員的移動又不是跟隨持球人的變化而變化,而是像釘子一般守在原地;在遇擋拆時,凱爾特人同樣會選擇無限換防,但換防后的防守站位保持同樣的防守區域概念,這剛好和湖人的中鋒不換防蹲坑防守相反,這種外線四人組的蹲坑防守也就是史蒂文斯主教練的防守精髓了。另一方面,凱爾特人的內線偏矮,首發中鋒是206cm的泰斯,良好移動能力的代價就是,當遇到210cm以上的中鋒時,內線卡不住位置,因此史蒂文斯教練在要求外線蹲坑防守的同時,必須兼顧內線的籃板,所以凱爾特人首發中籃板最好的球員不是泰斯,而是杰倫布朗、塔圖姆和海沃德三位鋒線球員,與雷霆的“卡板”大不相同。和無限換防的對比在于,勇士缺了格林保護不了籃板、快船替補哈雷爾搶了最多的籃板,詹姆斯2.0時代的第一籃板手是樂福。因此,在上述無限換防的體系中,凱爾特人的防守完全弱化了位置的概念,而是無限換防和區域聯防的結合,注重對突破防守區域持球人的下手,更重視防守區域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么凱爾特人高居防守效率榜單第四名,而輪轉陣容中,防守效率最高的球員卻是移動緩慢的坎特,因為坎特主要負責防守內線,至于外線,那就由其他區域的球員來負責了。
史蒂文斯主教練巧妙地將無限換防升級,注重“區域防守”的重要性,信任凱爾特人個人的強悍防守,除了發揮無限換防將身高劣勢轉換成腳步優勢的長處外,將人盯人轉成了人盯區域,讓每個凱爾特人球員在自己擅長的區域防守,這也是為什么斯瑪特說自己喜歡對抗樂福的原因,因為斯瑪特壯所以慢。
三、凱爾特人防守體系驗證
從2015-2018賽季,可以說聯盟是屬于勇士隊的,但是他們并不是沒有苦主,勇士最大的苦主不是騎士,而是小托馬斯和歐文領銜的兩支血脈相承的凱爾特人。有三點可以說明:其一,勇士輝煌的24連勝敗在了雄鹿的手中,但是在前一個晚上,凱爾特人和勇士大戰了2個加時,一天之后,勇士慘敗在雄鹿的手中,誰的功勞更大,不言自明。其二,在這四個賽季中,凱爾特人和勇士每個賽季相遇兩次,勇士從未有一個賽季兩勝凱爾特人,即便是杜蘭特加盟后的勇士也是如此;其三,即便是勇士戰勝凱爾特人的比賽中,比賽也打得極其“丑陋”,根本不是勇士式的比賽,而是凱爾特人絞肉機般的比賽。
本賽季凱爾特人敗在和快船的比賽中(典型的無限換防球隊),凱爾特人的失敗主要源于兩點:一是首發中鋒泰斯前半段時間犯規過多,導致最適合內線輪轉的球員不能留在場上;二是自己的進攻一塌糊涂,沃克被包夾照顧了47分鐘,幾乎沒有建樹,至于其他球員的進攻沒打開,主要是沃克這個發動機沒油了;其次,海沃德因傷缺席,缺少了一個穩定的輸出發起點。其實,這也是影響凱爾特人能夠走得更遠的主要原因,2018年的東部決賽中,詹姆斯如同天神下凡和凱爾特人大戰七場,凱爾特人的防守沒有錯,詹姆斯得分沒問題,其他球員就不要得分了,但問題是,騎士其他球員得不了分,凱爾特人也得不了分,簡單加減法得出:詹姆斯得分+騎士其他球員不得分>凱爾特人不得分。
四、總結
小強球隊凱爾特人在沒有任何一個位置上的身高優勢情況下,僅僅依靠防守就瓦解了主打死亡陣容的球隊,只是自己的進攻在面臨強敵時差了太多,他們需要更好的精進進攻,畢竟“圣經”里說過,當我們得分超過一百分,并將對手限制在一百分以下,那么**的勝率是百分之一百!
下一期精彩預告:奧蘭多魔術的“相信過程”還需要多久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