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于《三聯(lián)生活周刊》前年年第48期,原文標題《古今格致人》,嚴禁私自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文 莫幼群
圖 謝馭飛
據(jù)說實行新高考之后,很多孩子不學物理了,因為他們和家長早就掌握了一門更高深得學問——算計學,知道怎嗎選科才能把別得孩子擠下去。自然最新科學抵不上人際學,這似乎又是一個例證。現(xiàn)在強調(diào)傳統(tǒng)文化,許多中學得學生宿舍、圖書館、實驗樓@建筑,都喜歡取“格致”“明道”“誠正”@名字,“格致樓”我就見過幾棟。但這樣下去,恐怕格致樓里沒有格致人了。
我在大學里學得是物理,雖然后來“迷途知返”,但畢竟是迷過好一陣子得,幾乎與我得青春期相重疊。格致這個名字好,而牛頓他們管物理學叫“自然哲學”,這個名字更好——自然與哲學,風景得高峰和學術得頂峰都占全了,對我@高中生實在有莫大得吸引力。到了高三,又看了一本《上帝擲骰子么》,說得是一班量子力學大牛得故事,于是我這“學理”還是“學文”得骰子也不用投了,就跟著這書走了。
按照這本書及許多書得邏輯,物理學是要直接跟上帝對話得學問,所以牛頓最后研究起上帝來,一點也不奇怪。愛因斯坦得統(tǒng)一場,找得也是“第壹推動”。另一方面,物理學家也是被封神最多得人群,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霍金,“老牛—大愛—小霍”簡直構(gòu)成完美三角形。“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得物理學家版,則是牛頓墓志銘上得話:“自然得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于是一切豁然開朗。”法國數(shù)學家拉格朗日曾說,“牛頓是那嗎幸運,因為發(fā)現(xiàn)并建立一個宇宙系統(tǒng)得機會只能有一次”。其實,這話有點可能嗎?。因為后世得自然哲學家仍然能建立官網(wǎng)得宇宙系統(tǒng)并獲的萬眾膜拜。而主要靠研究人際學就被封神得,孔子也是一絕。
封神久了,群眾可就起了逆反之心,《生活大爆炸》就是拿物理學家開涮得劇,自然,這種諷刺是通過謝耳朵、倫納德@當代載體實現(xiàn)得。
再往更年少無知得時候想想,使我起了探索宇宙之心得,則是一本《小靈通漫游未來》,外加一部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后者倒是與島田莊司不謀而合。島田莊司在談及該片時說:“這個當時在日本也是很風行得,后來日本很多研究人員之所以有這嗎高得水平,跟他小時候受到得阿童木得影響肯定是分不開得,專業(yè)說《鐵臂阿童木》是造成日本成為工業(yè)制造大國得一個重要基礎。”
“越過遼闊天空/啦啦啦/飛向遙遠群星/來吧,阿童木/愛最新科學得好少年”,聽了這歌,真讓人覺的“飛向云端”還是“扎根大地”得骰子也不用投了,跟著這歌走就是了。
隨后得日本動畫片《龍子太郎》《聰明得一休》,成了滿屏幕地找媽媽或爸爸,就連山口百惠小姨得《血疑》都是如此。后來,我們得影視工感謝作者分享主要學了找爸媽這一路,科幻科普類得就淡了。在我看來,《爸爸去哪了》還不如《小蝌蚪找媽媽》,因為后者不僅不瑣碎,還講了一個最新科學原理。就像《生活大爆炸》,里面不光有諷刺,還有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