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造車,真不造車。你信嗎?近日,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一再重申華為不造車,但從實際狀況來看,華為只是套著不造車的殼子,借雞生蛋,并通過自己的原有渠道賣“華為車”。
目前已經(jīng)與華為有所合作,且量產(chǎn)車型落地的車企有三家,跑在最前面、銷量最好的肯定是華為和賽力斯合作的AITO問界,其次就是北汽極狐,以及華為、寧德時代、長安三巨頭合作的阿維塔。
而達成合作,但車輛并未落地的有奇瑞和江淮,其中奇瑞和華為合作的車型已經(jīng)在進入路試階段。
【奇瑞、寧德時代戰(zhàn)略簽約,余承東見證】
準確來說,奇瑞應該是和華為、寧德時代進行的三方合作,新車搭載華為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tǒng),采用寧德時代電池。新車基于奇瑞的E0X平臺進行開發(fā),同一款車型會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分別在不同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首先是奇瑞版的車型,代號為E03,采用Huawei Inside的合作模式,會放在奇瑞那邊進行銷售,和華為與北汽極狐的合作頗為相似。說白了,就是奇瑞想要在這次合作造車項目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quán)。
然后就是華為智選車型,代號為EH3,融合了更多華為的技術,并有可能放在AITO品牌下推出。據(jù)華為內(nèi)部人士透露,AITO最初的設計就是用問界、探界、x界等不同系列,將不同車企的智選車放到統(tǒng)一的品牌下面,而這臺EH3應該會是這個計劃的其中一環(huán)。
兩款車型在產(chǎn)品上會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例如前臉設計、內(nèi)飾儀表盤設計、車機細節(jié)、還有最重要的高階輔助駕駛系統(tǒng)(含激光雷達)。奇瑞版E03計劃今年第四季度上市,EH3的生產(chǎn)線則還在搭建階段。
江淮和華為合作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也正式開建,地點位于合肥,項目投資金額26億元。預計江淮也是會采用華為智選的合作模式,但是否會將新車歸類到AITO旗下呢?個人認為是有可能的。
余承東除了反復強調(diào)華為不造車外,還談到了華為車BU要在2025年實現(xiàn)盈利的目標,余承東表示要達到這個目標,華為得先幫車企賣100萬臺車。而未來2-3年將是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窗口期,華為必須抓住這個最后的時間窗口。
【新款問界M5】
所以華為除了要多發(fā)新車外,還要尋求規(guī)模和降成本。首先是優(yōu)化智能駕駛輔助方案,將原來的3顆激光雷達減少到1顆,激光雷達的布置位置從車頭挪到車頂位置。這樣改動既減少了硬件數(shù)量,還能減少算力要求,進而實現(xiàn)成本下降,新款的問界M5將會采用這個成本低的智能駕駛方案。
編輯說:堪稱史無前例,一個汽車品牌旗下車型,可能會由好幾家車企代工生產(chǎn),這種現(xiàn)象可能也只有現(xiàn)在這個新能源車百花齊放的時代會出現(xiàn)的。華為“不”造車的餅畫得確實夠大,集各家之力為自己造車,來規(guī)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相信華為在后面的宣傳里面,會進一步加強“華為系”這個標簽,來強化“AITO品牌=華為”這個公眾印象。但畢竟每個車企的產(chǎn)品發(fā)展方向都不盡相同,華為能不能在多家車企中間統(tǒng)一一個獨一性的、只屬于AITO的標簽,并真實落到每款車型身上,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