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至此,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
分者,半也,春分的“分”,與秋分一樣,是一半的意思。
這時候陰陽均分,自然界處于一半是陰,一半是陽的狀態;
這時候寒熱對等,就連白天黑夜的時間,也是對半分的。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這時候養生也要講究平衡,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春分:效法自然,以平為期春分之后,白天時間逐漸延長,到了夏至節氣達到最長。
俗話說:“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
春分三候為:“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春分之后,春燕北歸,下雨天會打雷帶閃電了,氣溫回暖,春意融融。
《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提到“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認為春分養生當利用自然界陰陽均分的特性,效法自然,講究一個“平”字。身體機能也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01 平陰陽
春分最大的特點便是陰陽均分,春分期見調和陰陽,最能體現養生之道;
陰盛則體寒,易加重痛經,出現脾胃消化功能減退,腹脹不舒等不適;
陽盛則目赤耳鳴,易頭昏暈沉,陽氣外泄則虛汗頻出,怒傷他人。
【升陽氣】:戶外運動升陽氣
《黃帝內經》“廣布于庭,被發緩行。”
春分之后氣溫漸暖,比較適合戶外運動,適當的戶外有氧運動更有利于調動氣血活動;
推薦慢跑、放風箏、打羽毛球等活動,可以更好的舒經活絡,有助于陽氣循經上行。
【調情志】:做好情緒管理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人要利用陰陽均分的契機,感受自然的陰陽盛衰調節自身陰陽狀態,以陰陽平和為最終狀態。
此時情志顯得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肝屬木,在志為怒”、“肝喜條達而惡抑郁。”
很多人在不自覺中控制不好自身情緒,很容易被瑣碎事情激惹,從而將不好的情緒傳染給別人。
保持樂觀開朗,做好情緒管理,成為情緒的老師。
02 平寒熱
春分之后氣溫逐漸升高,如果防護不到位,很容易出現津虧液少的征象,表現出口干口苦,睡眠欠佳,早醒夢多,大便干結等癥狀;
同時,還容易受寒邪反侵,出現發熱惡寒,四肢酸麻無力,怕冷寒顫等。
【春分飲食宜養肝】
體內五臟之肝臟對應四季之春季,春分又是陰陽均分的節氣,此時食療當以養肝陰,順肝陽為主。
中醫認為:肝體陰而用陽。
指的是中醫認為肝體屬于陰,但功能卻為陽,意之肝臟也是剛柔并濟的臟器。
因此,春分養肝順應肝主疏泄的功能的同時,避免肝氣太盛橫逆傷脾,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蜂蜜、枸杞、大棗等食物柔肝健脾。
中醫將日常食材按四氣五味分類,春分時節飲食多選擇時令蔬菜,平補“寒熱溫涼”之性。
中醫認為,自然節令成熟的食物吸收自然精氣,更符合當下節氣性味,有助于人體消化吸收。
諸如:豆苗、木耳、菠菜等綠色蔬菜,也正對應中醫所講“春屬木”,對應青綠色。
當進食魚蝦蟹等性寒之品時,可以配合蔥姜蒜或料酒等溫性調味品,中和食材性味。
莧菜豆腐魚頭湯
【材料】:莧菜300克,豆腐1大塊,魚頭1個,小蔥、姜絲適量。
【做法】:
1.豆腐切塊備用;莧菜洗凈切段備用;
2.魚頭清洗后,起油爆香姜,煎至微黃時濺入少許熱水,一同加入各種食材,加水約1升,大火煮沸后轉小伙慢熬50分鐘至湯熟,加入適量蔥花即可。
【養生點評】:建中補虛,滋陰清熱。
【添減衣物保寒溫】
最近網絡上被洛陽的“桃花雪”占盡了流量,沒有日漸升高的溫度,桃花怎會如期開花,但氣溫不夠寒涼又怎會突降大雪。
由此可見春分前后氣溫變化還是很大的,較大的寒熱變化很多人容易出現發熱、流鼻涕,怕冷畏風等問題,這也是春季流感高發的原因。
因此,春分出行還要適當帶著衣帽,隨時根據氣溫的變化增加或減少衣服,做好個人防護,更好的預防疾病。
03 平晝夜
孟浩然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是對春季睡眠的貼切描述。
《靈樞》“衛氣晝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晝夜共行五十周。”
剛好與春分節氣晝夜均分相對應,中醫認為“晝精夜瞑”,春分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好睡眠的時間,這時候應該遵循早睡早起的養生規律,調整睡眠節律。
【早睡早起養精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春分養神應遵守春季整體規律,早睡早起可以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蓄力”。
春分之后陽氣漸盛,以升發為主,很多人陰陽失衡,肝陽上亢,血壓控制不穩定,夜間容易突然發生中風、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早睡可以更利于白天升發的陽氣收斂,避免升發太過,早起可以及時順應自然規律升發陽氣,避免肝氣郁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