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3月21日是春分節氣,它是春天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比如豎蛋、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放風箏等等,但是你們知道3月22日是啥日子嗎?此外,俗語還有“逢閏3不吃,家窮人不興”這個又有啥說法呢?
我們打開日歷,可以清楚的發現,3月21日是農歷的二月三十,3月22日是農歷的閏二月初一,也就是說3月22日,是進入農歷第二個閏月的時間。
閏二月到底是怎么來的?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通行兩種歷法,一種是陽歷,一種是農歷,也叫夏歷。一般來講,后者在農村中比較重要,因為它還包含了二十四節氣,這些指導著人們的耕種、收獲。
陽歷是以回歸年作為歷法基礎,而回歸年的長度它不適整日數,人們就取陽歷的365天為一年,即“平年”。農歷,它是以月亮的圓缺盈虧周期作為歷月的依據,又要考慮全年的寒暑節氣,月亮的盈虧周期是29.53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一共354天。
為了讓這兩者在季節上合拍,時令也一致,于是用“增設閏月”的辦法來“調整余缺”,農歷的歷法規定,每隔兩年或三年設一個閏月。有閏月的這一年,農歷是13個月,計383.8978天。農歷當中,每月會固定有2個節氣,前一個叫節氣,后一個叫中氣,當農歷當中,只有節氣沒有中氣的月份,那么就不能單獨算做一個月,只能作為一個附屬月,也就是我們提到的閏月。
今年閏二月當中,只有一個清明,中氣谷雨,已經是下一個月了,所以這樣的月份,只能算上一個月的附屬月,因此沿用二月的名稱,稱之為“閏二月”。
“逢閏3不吃,家窮人不興”啥意思?意思就是逢閏月要吃3樣東西,這樣家富人興旺,反之不吃的話,容易造成家窮人不興,當然這個只是民間的一個說法,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但是吃的這3樣東西,我們倒是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樣:閏月菜閏月菜,說的是其實就是當下的時令菜,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春菜,比如薺菜、馬蘭頭、豌豆苗等,這些都是當下的時令菜,在閏月的時候,也很適合吃這些,民間經常吃“三月三薺菜當仙丹”,如果沒有閏二月的時候,這個時候已經是三月了,這是我們不如吃點薺菜雞蛋。
做法:把薺菜采摘回來之后,清洗干凈,接著放入到一個鍋中,把雞蛋清洗干凈,接著放入鍋中去煮,煮好之后,把它取出來,這樣就可以吃上美味的薺菜雞蛋了。
第二樣:閏月飯閏月飯,事實上就是菜飯,在進入閏月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比較繁忙的,也是農耕比較忙碌的時候,畢竟春分已過,地里的莊稼都要及時的去打理,再加上雨水比較多。所以我倒是覺得,是不是時間緊,所以民間有吃閏月飯的一個習俗。
做法:選擇自己愛吃的時令蔬菜,常見的有豌豆,還有芹菜等,把這些食材清洗干凈,然后和米一起炒一下,然后放入調味料,接著放入電飯煲中,或者是直接把它蒸熟,就可以取出來開吃了。
第三樣:閏月面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當中,我們會吃面,比如人們在過生日的時候,會吃上一碗長壽面,象征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添財添福氣。閏月吃面,更多的是想要表達,今年過年的時間更長,老人又年長了,希望他們可以健康長壽。
做法:我們當地一般吃的是油面,早上起來煮碗油面,里面可以配上一點愛吃的蝦米,或者是來點其它的肉一起煮,在陰雨天氣,最適合吃這個了。
【食刻說】
閏二月就要到了,看到這里你應該就知道閏二月是怎么來的了,像民間的一些飲食習俗,我覺得也很有指導意義,多吃時令菜,多吃一些寓意好的食物,比如寓意健康長壽的油面。帶著這些期盼,我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家庭也會越來越興旺。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