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希望所有初三學生能夠成功上岸,奮戰100天,為夢前行!
1.檢測有無蛋白質——使用雙縮尿試劑。
2.檢測有無維生素C——使用加碘的淀粉溶液。
3.三大產熱營養素:糖類,脂肪,蛋白質。
4.人體主要的營養素:水,無機鹽,維生素,糖類,脂肪,蛋白質;有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物:水,無機鹽,維生素。
5.水的主要作用: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無機鹽的主要作用:參與人體內的代謝活動;維生素的主要作用: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糖類的主要作用: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的主要作用:作為人體內儲備的能源物質;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
6.常考的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C。他們分別對應的典型病例是:夜盲癥,佝僂病,骨軟化癥,腳氣病,壞血病。
7.消化系統分為消化管和消化腺。
8.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管具有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的功能。
9.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10.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肝臟分泌膽汁,胰腺分泌胰液 ,腸腺分泌腸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膽汁沒有消化酶液,胰液也沒有消化酶,腸液有多種消化酶。
11.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是消化。
12.淀粉——口腔中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麥芽糖——小腸中的腸液中的多種消化酶消化——葡萄糖;蛋白質——胃中的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多肽——小腸的腸液中的多種消化酶——氨基酸;脂肪——肝臟中的膽汁(不含有消化酶)——脂肪微粒——小腸中的腸液中的多種消化酶——甘油和脂肪酸。
13.小腸的特點:長,大,多,薄。長:長5~6m;大:環形皺壁,有大量小腸絨毛和微絨毛;多:含有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酶;薄:小腸絨毛和毛細血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14.小腸消化的特點:長,大,多;小腸吸收的特點:長,大,薄。
15.體重偏低,超重和肥胖都屬于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
拜拜,我們下期再見,感謝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