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豬價漲勢突然熄火,其低迷走勢打擊到行業信心,盡管2月下旬有所上漲,但大部分養殖場戶依舊處于虧損當中!其實,回顧非瘟前的豬價走勢不難發現,現階段15~16元/公斤的豬價是平常價格,現如今養豬無法盈利,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養殖成本高漲!那么如何才能讓豬場在高漲的成本、激烈的競爭下長期盈利呢?寧波三生兩位資深技術專家的觀點,一定能為你帶來新啟發。
母豬的精準把控近年來,養豬業已經由原本以散養戶為主的“金字塔結構”改變為以規模場為主的“倒金字塔結構”,在這種結構下養豬主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不止是散戶和家庭農場逐漸退出,哪怕是規模場的經營難度也更大,人力、生物安全、飼料等成本暴漲猶如一座座大山壓在養豬人身上,讓大家對于利潤的獲取更為迫切。
寧波三生資深技術專家王燕春博士就指出,想要實現真正的長期盈利,我們應當針對每一項生產環節進行優化和精細化管理,也就是需要一個更加科學高效的生產模式。
批次化生產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批次化能通過“集中生產、集中休假、集中管理、集中出欄”提升勞動效率和生物安全保障,并從“更好管控非生產天數、提升豬群均勻度整齊、精準營養”等方面綜合提升豬場生產效益。
寧波三生資深技術專家王燕春博士
?為何批次化能實現上述效益的提升呢?
寧波三生首席科學家翁士喬解答,首先是批次生產對于后備日齡能實現更精準且嚴格的把控,在確保后備豬體成熟、性成熟的前提下,入群齡每提前1天,后備培育就能節省11.5元/頭,以1個5000頭規模化場年更新率40%計算,年入群2000頭,每減少1天節省2.3萬元,平均壓縮30天就能節省開支69萬元/年。
除了大大提高后備母豬利用率、減少培育成本以外,批次化生產還能有效減少二胎綜合征,實現更合理的胎齡結構、更多窩產活仔數,進而發揮豬場的最大產能,降低總體成本。
再從批次化對非生產天數的影響分析,批次化能夠幫助豬場建立更好的非生產天數管理標準,可以從“空、返、流、死、淘”各層面準確管控,有效減少非生產天數,從而總體提升豬場PSY水平。
翁士喬指出,僅僅是在經產母豬批次分娩率提高1%、異常母豬補充減少1%的基礎上,3周批每100頭分娩減少非生產天數50-83天左右,4周批每100頭分娩減少100天左右,5周批每100頭分娩減少120天左右。而非生產天數每增加一天,綜合成本就要增加20-30元。
寧波三生首席科學家翁士喬
所以整體來看,采用批次生產有助于節約后備母豬的培育成本,提高斷奶母豬的利用率,并大大減少非生產天數!可見只要采用了科學高效的生產模式,豬場提升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并不難。
豬群健康的經濟效益當然,如果豬群沒有較高的健康度,那么對后備豬管控得再精細也白搭,正所謂“防重于治,養重于防”,真正厲害的豬場一定是豬群整體健康度高,不僅大量節省藥費,更有助于最大化發揮豬只生長性能。
而批次化生產有助于減少產房應激、便于仔豬寄養,再結合對母豬群體的科學管控,就使得仔豬健康度高且均勻,讓豬群的“抗病力”贏在起跑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于批次化能夠更好地實現“全進全出”,從而簡單高效的幫助豬場“消滅病原體、切斷病菌傳播途徑”,為生物安全構筑了一道十分牢固的大門。
對此,翁士喬分享了寧波三生做的一次對照實驗——對15個連續生產場、15個批次化生產廠,進行12個月持續監測后得到263批檢測結果,結論是批次化生產降低了各個生產階段的PRRRSV檢出率,且更加有利于PRRSV的陽性穩定狀態的建立與維持。此外,批次化生產更加有利于PEDV的防控與凈化。
?具體反映到經濟效益上會如何呢?
王燕春博士結合三生客戶的具體案例——以10萬頭出欄量為計算單元,死亡率每降低1%,多成活1000頭豬,可多盈利50萬元;正品率每改善0.1%,多出售合格商品豬100頭,增加收入10萬元;藥費每降低1元/頭,可節省成本10萬元。
這還未計算疾病造成的豬只生豬性能下降、料肉比上升,由此可見批次化生產不僅能幫助豬場構筑起嚴格的生物安全防線,還能實現豬群的整齊健康,對于豬場的“增效降本”而言,僅僅是健康這一項就能拉開巨大差距。
養豬綜合成本降低除了母豬效益和健康度以外,王燕春還對批次化帶來的綜合成本降低做過詳細測算——
從階段上來看,豬的一生中以育肥階段成本占比最高,育肥成本占比可高達62%,其余分別是出生成本12%、哺乳增重成本7%、保育成本19%。
而批次化除了健康度高帶來的育肥成本下降以外,還在保育-育肥階段具備提高日增重,降低料比的優勢,能夠提前7-14天上市,節約成本。從精準營養上來看,批次化生產有利于結合多階段飼養配方降低飼料成本,每頭豬飼養至出欄,預計可節約飼料成本80元。
從節約人效上來看,真實案例表明,一家1:5000頭繁育場推行批次化后,全場效率提升了35.38%,員工數由原來的65人減少至42人(共減少1/3),減少的員工每月可節省薪資11.5萬、每年節省138萬。并且對于留下來的員工來說,工作更加統一集中,便于定期休假,同時在薪酬待遇上還可提高,對公司運營形成人才發展的良性循環。
王燕春博士強調,批次生產模式可以大幅提高人均效率,但對人均效率提高最大的節約不在于人員費用,而在于生產成績的提升、管理難度的降低、疾病風險的降低,批次化生產所帶來的各類隱形費用改善,遠遠高于人員費用!
總之,批次生產的經營效益不單單是母豬效益提升,如果從綜合層面來衡量和測算,育肥段才是批次生產效益最大的放大器。批次化生產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幫助每一家規模場真正實現“生產計劃合理化、人員匹配精準化、健康管理更簡易、人均效能和經營效益最大化”!
因此無論企業的核心理念是“增效降本”還是“降本增效”,批次化生產都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