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當中經常被提到“平衡”這兩個字。“要學會平衡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保持好平衡,不要摔倒”,“我沒有做錯,還要訓我。我心里不平衡”,“稱重的時候,要保持兩端的平衡”。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用到的語言。可見,平衡的寬泛意義。
平衡三聯
前庭覺、本體覺、視覺。
前庭覺:前庭覺的感受器位于內耳,包括3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主要的作用是偵測與頭部相關,且有移位動作的刺激。前庭覺還會影響到肌張力的變化。
由于前庭平衡的關系,前庭覺的成熟與否和平衡感關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體操作不穩定,會形成好動不安的現象。多動的孩子,前庭覺的發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幾乎包括了所有和語言發展相關的器官,所以前庭覺不良,語言能力的發展必遭到障礙。前庭覺是大腦功能分化的守護神,特別在3歲前后的左右腦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覺發育不好,對于這些功能也會形成障礙。
本體覺:本體覺又稱深感覺,是指來自肌、腱、關節等的位置覺、運動覺和震動覺。感覺身體部位與自身的空間關系
視覺:在平衡機制中,視覺主要的作用是參考.參考外界事物的位置來比對與自身的關系。同時,視覺也需要處理物體的大小,形狀,位置等信息。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
個體在失去平衡時,首先是由前庭覺偵測到與重力場的失調,大腦把這個信號傳遞給本體覺,通過動作反應來調節平衡,再通過視覺的參考來做進一步的修正。
小測驗:
單腳站。先睜著眼睛站立,站穩以后再閉上眼睛。你會發現,睜著眼睛和閉著眼睛是有差別的。睜著眼睛會比較好一些,閉著眼睛很快就會失去平衡。如果這種差別越大,就證明前庭問題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