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活鴨68元,菜市場一只烤鴨才28元,到底是不是“正經烤鴨”?
前幾日老舅來家里吃飯,家里的食材沒有提前準備,冰箱里菜比較少,于是老媽讓我去街上買一只烤鴨回來。
來到菜市場附近便看見了一家烤鴨店,門店貼著一個巨大的招牌:“果木烤鴨28元一只”,價格挺實惠的,還贈送醬料,于是便買了一只回去。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不對勁,前天我在菜市場買了一只活鴨要68元,而今天買了一只烤鴨只要28元,怎么加工之后還更便宜呢?為何相差如此懸殊呢?
這烤鴨到底是不是“正經烤鴨”呢?
帶著這個疑惑,我詢問了朋友老劉,老劉之前便是在一家烤鴨店工作,作為曾經的烤鴨店店員的老劉道出了其中內幕,聽完老劉的話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1,鴨子的進貨成本不同老劉表示:“買的沒有賣的精”,作為一個商人雖然一只烤鴨賣28元,但肯定是可以賺錢的,要不然這家店也不會在菜市場開這么多年了。
老劉表示烤鴨店老板之所以敢賣這個價格是因為鴨子的進貨成本不同,菜市場的活鴨進貨成本更高,而烤鴨店所使用的的鴨子都是清一色的冰凍鴨子。
這種冰凍鴨子是餐飲店專供,業內俗稱“光鴨”或者是白條鴨,其實就是指沒有毛,沒有內臟的鴨子,這種鴨子一只進貨成本七八塊錢左右,重量在1斤到1.5斤之間,深受餐飲業的喜愛。
加上燒烤成本,水電費成本,醬料成本,一只28元的烤鴨除去各種成本后,仍然有很不錯的利潤空間,店老板采取的是薄利多銷的模式,吸引消費者購買,大家賣的越多賺得也就越多。
2,鴨子的品種不同我們經常在菜市場買的3斤以上的活鴨,品種一般是番鴨或者是麻鴨,這種鴨子的生長周期更長,養殖成本更高。
而菜市場門口28元的烤鴨品種一般都是白羽鴨,就像白羽雞一樣,白羽鴨的生長周期很短,一般養殖42天就可以出欄,大家在街邊各種鹵味店里吃的鴨脖,鴨爪,鴨舌其實都是白羽鴨。
白羽鴨通過規模化養殖,成本進一步下降,養殖工廠出欄時便會將鴨血,鴨胗,鴨腸等內臟單獨取出分開售賣,我們在火鍋店吃的鴨腸,鴨血就是這么來的。
去掉內臟后的“光鴨”便會流通到餐飲業,價格七八塊錢一只,由于實惠便宜的特性深受餐飲店老板的喜愛,烤鴨如果用量大,還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
鴨子品種的不同,導致活鴨和烤鴨的價格相差如此懸殊。
3,可以吃那么問題來了,這種白羽鴨制作而成的烤鴨可以放心吃嗎?
老劉表示白羽鴨的出廠都是有嚴格檢測標準的,可以放心吃,安全性不需要太擔心,但是這種鴨子也有個缺點。
那就是鴨肉味道吃起來不夠香,因為養殖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不適合用來燉湯,適合用來做啤酒鴨,或者是烤鴨等。
如果想要吃風味更足的鴨子,那么養殖半年以上的鴨子味道自然會更好,白羽鴨吃飼料長大,口感自然差了些許,另外烤鴨吃多了也容易上火,可以適當吃一點,但是不建議天天吃。
對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點贊點推轉發走好運,愿你有始料不及的運氣和突如其來的歡喜。
本文由餐飲新紀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與轉發,你的每一條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餐飲新紀元全網文章閱讀量突破5億,如果你對餐飲業感興趣,熱愛美食,喜歡創業,有想法有夢想,那不妨關注我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解讀餐飲創業、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觀點討論,歡迎大家私信我,圖片來源于網絡配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