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近百元的小羊肖恩環保袋,在家門口用10個塑料瓶就能換到。昨天,家住楊浦區富天苑的朱姍姍因為垃圾分類得到了實惠。
更讓她驚喜的是,工作人員說,這些環保袋都是小區以往收集到的塑料瓶“變”的。“幾個空瓶子居然能有這樣的用處?”朱姍姍感慨,自己堅持了大半年的垃圾分類沒白分,現在成果就擺在眼前,以后更有干勁了。
分得越精細越有意義
記者從楊浦區綠化市容部門了解到,這項塑料瓶換再生品的活動是首次在楊浦區的社區試點,旨在強化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進而鞏固、提高垃圾分類的成效。
“可以換環保袋,也可以換垃圾桶、垃圾分類玩具,但關鍵不在于換的再生品值多少錢?!被顒又鬓k方愛回收萬物新生項目負責人牛海燕說,關鍵是讓居民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閉環”——垃圾從小區出去,“重生”后回歸,讓他們知道“分得越精細,越有意義”。
據透露,上海部分試點社區的聚丙烯塑料(PP)垃圾通過設在小區內的智能回收機回收,運至楊浦區各街鎮設置的集散場站進行二次分揀、壓縮打包,之后運往江蘇的再生材料廠。在那里,塑料垃圾經過清洗、消毒,制成再生塑料顆粒。再生塑料顆粒被運往山東的紡織廠,融化并與其他原料混合,制成再生化纖和紡織紗線,進而編織成環保袋。最終,這些環保袋又回到上海社區。一個普通規格的環保袋,大概只需10個聚丙烯塑料瓶作原料。
記者從愛回收方面了解到,今年春節前,愛回收在京東等平臺的再生產品店鋪有望開張,再生品涉及紡織品、家具、辦公用品、禮品等。通過專門的追溯系統,每批次再生產品的原材料都有據可查,甚至可溯源至原材料曾暫存的垃圾集散場站。
要改變“再生不如原生”觀念
讓參與者看到垃圾分類的“閉環”,促進垃圾分類,支持再生產品,這是好事,但“好事難做”。
以廢棄塑料為例,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大多數廢塑料沒有得到有效循環利用。截至2015年,全球累計產生63億噸廢塑料,其中12%被焚燒,79%被填埋或廢棄到自然環境,只有9%被循環利用。
可回收物難以循環利用,主要是成本問題?!霸芰系牟少弮r要比再生塑料略低?!迸:Q嗾f,雖然垃圾不值錢,但在垃圾產生單位和再生材料廠之間,有太多現階段省略不了的環節,每個環節或收運或處置,總要將成本攤到下游。比如,在社區和單位,收運者需付出相當的“激勵”成本,才能從人們手中收到可回收物,這筆費用會攤到下游。當塑料垃圾進入再生材料廠時,已有一筆累計成本需廠方承擔。
再生材料進入紡織廠,以及制成成品運回上海銷售,這些環節的成本最終都會體現在成品售價上。相比環節相對較少的原生材料制產品,較貴的再生產品往往很難吸引對價格敏感的人群?!霸偕牟蝗缭摹边@種觀念,會阻礙人們購買再生品。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指出,我國的可回收物收運處置體系仍以市場為主導,在缺乏剛性政策前提下,市場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原生材料制產品,無可厚非。要突破這種困境,從被動的角度而言,要等到環境資源枯竭,某種原生材料出現緊缺,再生材料才大有可為;從主動的角度而言,必須通過研發、品牌授權等方式,提高再生產品的附加值,吸引消費者。
“去年推出草間彌生款環保帆布袋,一上線被秒殺。近百元的小羊肖恩環保袋,許多人趨之若鶩。”牛海燕說,品牌授權合作將是再生品未來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