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滾動軸承安裝不正確、配合公差太緊或太松
解決方法:滾動軸承的工作性能不僅取決于軸承本身的制造精度,還和與它配合的軸和孔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選用的配合以及安裝正確與否有關。一般臥式電機中,裝配良好的滾動軸承只承受徑向應力,但如果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過緊,
或軸承外圈與端蓋的配合過緊,即公盈過大時,則裝配后會使軸承間隙變得過小,有時甚至接近于零。這樣轉動就不靈活,
運行中就會發(fā)熱。如果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過松,或軸承外圈與端蓋配合過松,則軸承內圈與軸,或軸承外圈與端蓋,
就會發(fā)生相對轉動,產(chǎn)生摩擦發(fā)熱,造成軸承的過熱。通常,標準中將作為基準零件的軸承內圈內徑公差帶移至零線下方,
這對同一個軸的公差帶與軸承內圈形成的配合,要比它與一般基準孔形成的配合要緊得多。
2、潤滑脂選得不合適或使用維護不當,潤滑脂質量不好或已經(jīng)變質,或混入了灰塵雜質等都可造成軸承發(fā)熱。
解決方法:潤滑脂加得過多或過少也會造成軸承發(fā)熱,因為潤滑脂過多時,軸承旋轉部分和脂之間會產(chǎn)生很大的摩擦,
而潤滑脂加得過少時,則可能出現(xiàn)干摩擦而發(fā)熱。因此,必須調整潤滑脂用量,使其約為軸承室空間體積的1/2-2/3。
對不合適的或變質的潤滑脂應清洗干凈,換上合適的潔凈的潤滑脂。
3、電機外軸承蓋與滾動軸承外圓之間的軸向間隙太小。
解決方法:大型和中型電機 一般在非軸伸端采用球軸承。軸伸端采用滾子軸承,這樣,當轉子受熱膨脹時,可以自由伸長。
而小型電機由于兩端均采用球軸承,其外軸承蓋與軸承外圈間應有一適當間隙,否則,軸承就可能因受軸向過大的熱伸長而發(fā)熱。
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時,應將前或后側軸承蓋車去一點,或者是在軸承蓋與端蓋之間加墊一薄紙墊,使一端外軸承蓋與軸承外圈之間形成一足夠的間隙。
4、電機兩側端蓋或軸承蓋未裝好。
解決方法:如果電機兩側端蓋或軸承蓋裝得不平行或止口沒有靠嚴,則會使?jié)L珠偏出軌道旋轉而發(fā)熱。必須重新將兩側端蓋或軸承蓋止口裝平,并用螺栓均勻旋轉緊固定。
軸承溫度要注意,高溫有可能對軸承產(chǎn)生不可逆損傷所有潤滑脂產(chǎn)品在設計時都考慮到工作溫度的范圍,如果溫度太高,潤滑脂將會軟化變稀而喪失稠度和/或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如果溫度太低,將導致軸承的啟動轉矩非常高和/或潤滑脂分油很低。
低溫極限(low temperature limit ,LTL)是潤滑脂能夠使軸承毫無困難地啟動時的最低溫度;高溫極限(high temperature limit , HTL)是由潤滑脂稠化劑決定的,對于皂基潤滑脂來說,是由潤滑脂的滴點決定。滴點溫度表明,溫度高于滴點時潤滑脂的稠度損失是不可逆的,潤滑脂將變?yōu)橐后w。不建議潤滑脂在低溫極限和高溫極限之外工作。
在低溫性能極限(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imit,LTPL)和高溫性能極限(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imit,HTPL)之間的溫度范圍,潤滑脂能可靠地發(fā)揮其性能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油膜形成能力、分油性能、氧化速率以及流變性等。基礎油黏度、潤滑脂表觀黏度、氧化以及其他潤滑脂性能表現(xiàn)出,即潤滑脂的性能與溫度或多或少地成指數(shù)關系。因此在綠色的溫度區(qū)域,潤滑脂壽命也表現(xiàn)出行為,那么在綠色溫度區(qū)域就可以合理地預測潤滑脂壽命。在高溫性能極限溫度( HTPL)與高溫極限( HTL)之間的黃色溫度區(qū)域內運行,潤滑脂壽命會非常短。低溫區(qū)域也存在著黃色溫度區(qū)域。
極限臨界溫度的確定是通過潤滑脂的試驗來測定。高溫極限由潤滑脂的滴點決定,低溫極限由潤滑脂的低溫轉矩和分油性能確定。綠色區(qū)域可通過潤滑脂壽命試驗確定,邊界溫度(LTPL和HTPL)由出現(xiàn)明顯變化的臨界點來確定。選擇最高工作溫度的準則是不得高于滴點以下55 ℃。
但無論如何,都強烈建議要遵循潤滑脂產(chǎn)品具體的技術規(guī)范和使用說明。大多數(shù)軸承制造商都在他們的產(chǎn)品目錄中對具體的軸承潤滑脂的溫度范圍進行了規(guī)定。
顯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來確定潤滑脂的使用溫度,如分油、流變性和抗氧化能力的測量結果等。
軸承間隙對軸承的作用滾動軸承的游隙就是指無載荷的情形下,軸承內外環(huán)間能夠移動的最大的距離,即指軸承在未組裝于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不動,之后使未被固定不動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jù)其移動方向,做徑向運動的稱之為徑向游隙,做軸向運動的為軸向游隙。
一、其中軸承的徑向游隙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會發(fā)生相對應的的變化,故此又可劃分為原始游隙、組裝游隙與工作游隙:
(1)原始游隙就是指軸承成套后在組裝于機器設備前,所位于自由的狀態(tài)下的游隙,它是由制造廠加工、裝配所確定的。
(2)組裝游隙也叫配合游隙,是軸承與軸及軸承座組裝完畢而尚未工作時的游隙。主要是因為過盈組裝,或使內圈增大,或使外圈縮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組裝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3)工作游隙也稱有效游隙,就是指軸承在組裝于主機后,在相應載荷功效下實現(xiàn)相應溫升的穩(wěn)定運轉的狀態(tài)下,軸承中存在著的實際游隙。工作游隙比原始游隙小,但與組裝游隙相比較,主要是因為工作時內圈溫升最大的,熱膨脹最大的,使軸承游隙減小,與此同時,主要是因為負荷的功效,滾動體與滾道接觸處造成彈性變形,使軸承游隙增大,實際比組裝游隙大還是小,取決于這兩種因素的綜合功效。
二、當軸承游隙過小時,比較容易出現(xiàn)了軸承溫度過高,轉速再快的話,有可能出現(xiàn)了燒爛問題。假若長期在高溫、高速環(huán)境下運轉,還有可能出現(xiàn)了軸承抱死問題,并造成對軸承配套軸或殼體軸承位的挫傷受損。而軸承游隙過大時,運轉時會造成轉子的竄動。故此軸承游隙的大小可以直接干擾到軸承的運轉精度、旋轉靈活性、振動、噪聲等性能。不符合標準的的游隙會引發(fā)軸承初期不起作用,故此對于真空傳動用的軸承,采用全過程中需用考慮溫度的變化等各類的原因引發(fā)的游隙的變化及固體潤滑軸承中轉移膜和微量磨屑引發(fā)的游隙的變化。
三、游隙的選擇
(1)球軸承徑向游隙應接近于零,滾子軸承剛性比球軸承大,為避免因內外圈溫差導致徑向卡死,滾子軸承應保留一定的徑向游隙。而對于剛性或旋轉精度有要求的軸承,如汽車輪轂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還需施加一定的預緊力,形成“負游隙”。
(2)輕載、高速、高精度、工作溫度較低場合
四、游隙的測量
軸承游隙測量采用專用的的游隙測量儀,同樣也可以充分利用塞尺或千分表來測量。
用塞尺檢查,核實滾動軸承最大的負荷位置,在與其成180°的滾動體與外(內)圈相互間塞入塞尺,松緊相宜的塞尺的厚度也就是軸承徑向游隙。這樣的具體方法普遍使用于調心軸承和圓柱滾子軸承;用千分表測量,先把千分表調零,之后頂起滾動軸承外圈,千分表的讀數(shù)也就是軸承的徑向游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