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部竊聽器,麥克風是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麥克風靈敏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竊聽器品質的優劣。今天要講的這款竊聽器,具備極高的性能,真正實現了“隔墻有耳”的效果。它就是1970年代初,由德國TMS電子公司生產的TM-104竊聽器,這款竊聽器采用內置的接觸式麥克風,專用于隔著墻或者窗戶從事竊聽活動。
TM-104
該竊聽器主體大小為58*38*18毫米,重量僅有50克。上圖中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吸附在玻璃上用的吸盤。竊聽器由三顆Mallory電池提供電能,標準版工作距離最遠800米,支持最長120小時的操作。低功耗版工作距離最遠400米,支持最長2600小時工作。
TM-104腹部
我們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除了空氣以外,固體的金屬、液體的水也能夠傳遞聲音。由于TM-104的麥克風非常敏感,因此能夠隔著墻或者玻璃,聽到隔壁房間的聲音。
TM-104
TM-104工作在90-110MHz的調頻無線電廣播波段,因此任意調頻收音機都可能接收到廣播信號。靠近電池倉一側的是開關插座,可以接一個簡單的開關或者一個遠控開關。靠近陶瓷調諧器一側的是天線插座,外接75厘米長的電線作為天線。
TM-104內部
觀察TM-104的內部,只能看到電池倉和陶瓷調諧器。其余的電路板和元器件都被埋在白色的人造橡膠之中,這一方面可以提高設備工作環境的穩定性,一方面也增加了被仿造的難度。
TM-104 X光
使用X光掃描TM-104,可以發現其內部電路非常簡單,就是個簡單的調頻發射電路。和此前介紹的丹麥FM套件的電路類似。TM-104起初應該是個民用品,但以其在當時優異的性能,它和它后來的改進型號成為了東德的間諜專用竊聽器。
博物館里展品
間諜器材,既可以像美荷的“安樂椅”項目一樣專門為情報部門研發,也可以如本文一樣,源于民用、高于民用。只要是時代里最先進的技術,就可能轉變為間諜技術。未來,會介紹一些間諜專用技術轉民用技術的例子,例如鋰電池技術等,關注就不會錯過啦。#好內容我來評#?#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