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山東境內有個叫張大生的木匠,他為人憨厚老實,因家境貧困,年過三十還未娶妻。
父母在世時,給張大生訂下了一門親事,對象是鄰村的趙芳兒。
趙芳兒打心眼里瞧不起身材矮小的張大生,一天夜里,趙芳兒找到他,“大生,你我之間是不可能的,為了補償,我給你介紹一門親事如何,只要你肯答應就沒問題。”
張大生心一喜,他很孝順,父母臨終前只有一個心愿,要他娶妻生子,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無奈這些年媒婆給他說了幾門親事,都是對方看不上他,張大生有自知之明,整天哀聲嘆息。
如今有女子愿意嫁給他,那是他們張家祖上顯靈了,所以張大生自然是滿心歡喜。
“我沒問題。”張大生低聲答道。
趙芳兒點點頭,“那女子懷有了身孕,不過樣貌清秀,是個好姑娘。”
聽到這話,張大生有些后悔了。對方懷有了身孕,那不是給別人家的娃嗎?
不過,他話已經說出口,只得苦笑連連。
第二天,趙芳兒把女子帶了過來,張大生一看,女子果然有幾分姿色,只是挺著個肚子,讓他心中泛苦。
女子介紹,她叫林翠翠,是從北方逃難而來的女子。說完,臉羞紅望了張大生一眼,見他是個老實人,微微嘆息一聲便不再說話。
不久后,二人結婚了。
婚后,林氏雖然懷有身孕,卻對張大生照顧得很周到,每天張大生做工回來,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漸漸地,張大生心中的疙瘩也解開了,他還慶幸娶了位好妻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三個月后林氏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雖然不是親生,但看著粉嘟嘟的小寶寶,張大生還是很開心,給他取名張帆,寓意他此生能一帆風順,平平安安過日子。
見丈夫對非親生的兒子如此喜愛,林氏心里滿滿都是愧疚。
幾年后,林氏一直想給丈夫生下一個兒子,可能是她當時懷孕時太過于勞累,傷了元氣,結果一直懷不上。
心氣郁結,林氏的身子越來越差,又過了三年她去世了。
臨終前,她對丈夫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一番話。
“夫君,妾身原本是淮南林家的千金,我們林家是武術世家,爹爹有個兩個徒弟,大徒弟王進,二徒弟趙倫。王進天賦絕倫,卻工于心計,一心想偷取林家的不傳絕學,不惜設計陷害師弟趙倫。當時,妾身和趙倫情投意合,還懷有了他的孩子。”
“爹爹識破了王進的陰謀,將他逐出師門。正當妾身和趙倫準備大婚時,趙倫卻突然失蹤,夜里還來了一伙悍匪,爹爹為救我,慘遭悍匪殺害。臨終前,他交給妾身一本秘笈,說這是林家的不傳絕學七十二路拳法,一定要收好。后來,妾身追查得知,竟然是大師兄和悍匪勾結讓林家滅了口,二師弟也是被大師兄給害的。”
林氏說完,從懷里拿出這本發黃的秘笈,交給了張大生。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繼續說道:“夫君,你一定要把帆兒撫養成人,只要好好活著就好,別去尋仇。”
說完后林氏就去世了,一旁的張帆剛剛滿十歲,他緊握著小拳頭,神色中滿是憤怒。
張大生含淚給妻子辦了后事,他牢記妻子叮囑,教兒子木工活,只想著他能平平安安長大。
張帆生性聰慧,一點就通,還特別勤奮,才短短幾年功夫,就將祖傳的木工活全部學會,這讓張大生倍感欣慰,總算是不負妻子的囑托。
剛成年的張帆,繼承了母親良好的基因,面容俊郎,眉宇間有一股掩飾不住的英氣,他不僅是當地有名的木工師傅,還是一位武術大師。
原來,張帆一心想習武,只是為了不違背父親的意思才學了木工,林家那本祖傳的武功秘笈,他早就爛熟于心。等夜深人靜時,就偷偷起來練功。
七十二路拳法包羅萬象,更貼切地說應該叫七十二路技法,因為這套拳法還包括掌法,指法,腿法,甚至有刀法,劍法,最后一章是陣法,據說得此陣法可稱霸一方。
憑借著良好的悟性,他無師自通,苦學數年總算是入門了,能略窺拳法的精妙之處。
不久后,張大生去世,臨終前他緊緊抓住兒子的手,“帆兒啊,為父知道你一心想為林家報仇,為父不阻攔你,只是人心險惡,你要小心。”
聽到這話,張帆臉一紅,想不到父親知道了他偷學武功一事,只是一直未說破。
張帆重重點頭,“爹,您放心,孩兒定會平安回來的,到時候蓋一座大院,將張家的木工手藝發揚光大。”
張大生聽了后滿意地點點頭,安詳地閉目了。
給父親辦完了后事,張帆開始浪跡天涯,一邊給人做木工維持生計,一邊打聽仇人王進的消息。
輾轉大半個山東,兩年后,張帆終于找到了一些當年林家滅門的線索。
有個乞丐,自稱是參與當年林家慘案的悍匪,說王進來到了山東曹縣。
山東曹縣,曾涌現過商朝宰相伊尹、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可謂是人杰地靈,英雄輩出。
很快,張帆動身趕去了曹縣。
一打聽,根本沒有王進這個人,張帆嘆了口氣,準備去酒樓喝酒解悶。
來到酒樓剛剛坐下,見到眼前走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眾食客都看呆了。
女子身材窈窕,笑靨如花,一雙美眸能勾人心魄,看得讓人心醉。
這時,幾個魁梧大漢突然沖過來,不由分說拉著女子就要走。
女子花容失色,不過隨即鎮定下來,怒嗔道:“你們是誰,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胡作非為!”
“王姑娘,我們家公子請你去喝茶,還請你不要為難小的,乖乖跟我們走。”為首的黑臉大漢笑道。
“不去!”女子語氣堅決。
黑臉大漢聽了面露慍色,大手一揮,“帶走!”
“慢著。”站在一旁的張帆緩緩起身,淡淡說道。
女子循聲望去,見眼前之人面容俊秀,不禁心生幾分好感,面色一紅,然后大步走過去躲在了他身后。
張帆對女子輕聲說道,“姑娘,莫怕。”
“你又是誰?”黑臉大漢見張帆神情淡定,以為他是哪家的公子哥,心中有幾分忌憚,態度緩和了些問道。
“小生只是一普通木匠。”
話音剛落,黑臉大漢哈哈大笑起來,手一揮,眾人將他團團圍住。
張帆表情波瀾不驚,“別糟蹋了店家的東西,咱們還是出去吧。”
說完,張帆拉著女子大步走了出去,黑臉大漢緊緊跟隨。
結果,幾個回合下來,黑臉大漢等眾人被張帆揍得鼻青臉腫,落荒而逃。
“多謝公子救命之恩。”女子躬身行禮,感激不已地說道,“小女王若曦,不知公子怎么稱呼。”
張帆笑了笑:“在下張帆。”隨即問了一句,“小生不解,王姑娘怎么會獨自一人去酒樓這種人多人雜的地方?”
王若曦答道,“小女是偷偷跑出來的,待在家里夢得慌。”
……
二人一陣閑聊后,對彼此的好感倍增。
接下來幾天,二人偷偷見面了好幾次。
一天,張帆隨意問了一句,“王姑娘,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王進這個人?”
“王進?”聽到這兩個字,王若曦神色怪異,她搖了搖頭。
聰明的張帆,見王若曦這般表情,他心頭的疑惑頓生。
“莫非……莫非她真的認識王進?”
為了避免尷尬,張帆轉移了話題。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了一個很古怪的現象。只要他去王家打聽王進的消息,王家的仆人就露出恐慌神色,連忙避開。還有一點,王老爺從未露過面,就連仆人都很少見到他。
一天,王若曦兩眼猩紅地找到張帆,懇求道,“張公子,你帶我走吧,我爹要把我嫁給鎮里的趙公子。”
“哪個趙公子?”張帆問道。
“就是那天請小女去喝茶的那位。”
聽到這話,張帆很糾結。其實,他也很想帶王若曦走,可家仇未報,剛剛有了新線索,他實在是不愿意放棄。
王若曦見張帆不肯答應,咬了咬牙,叫他陪自己去見王老爺。
張帆對神秘的王老爺很好奇,于是點頭答應了。
當二人來到王老爺書房,那神秘的王老爺笑呵呵地走來,望了一眼張帆后頻頻點頭,然后叫王若曦出去,說自己要和張帆單獨談談。
誰知,王老爺并未說話,突然一拳襲來,張帆反應夠快, 堪堪避過。
接下來,王老爺又是一記連環腿,張帆都避開了。
“不錯,不錯。”王老爺一臉欣賞地望著張帆,“想做我王家女婿,得有武功底子,不然如何去保護我王家偌大的家業。”
張帆心里一喜,忙回答道,“王老爺謬贊,小生不過是會些花拳繡腿罷了。”
二人談話時,恰好被路過的王夫人聽到了。
王夫人只有王若曦這么一個女兒,自然是對她疼愛有加,聽聞她和張帆走得很近,便暗中派人打探張帆的底細。
剛才看到他施展的步伐和拳法,王夫人心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就陷入了深思中。
不久后,王老爺毀掉了和趙家的婚約,招張帆為女婿。
趙家之主趙老爺氣不過,親自上門來說理。
王老爺一個勁給趙老爺賠罪,還拿出不少銀兩補償,這讓王家的仆人很是不解。王老爺雖然很少露面,但對外人一向很強勢,很少服軟過。
趙老爺見好就收,心里雖然不甘,最終還是拿著銀子離開了。
婚禮那天,王老爺保持低調風格,只是簡單辦了幾桌酒席。
大喜之日,張帆喝了不少,當他醉醺醺入洞房后,頓時愣住了。只見新娘倒在地上,一臉蒼白,而岳母王氏偷偷地溜了進來。
王氏低聲對張帆說道,“別出聲,我是在救你。”
隨即,王氏遞給他一封信,叫張帆趕緊從后院走,王若曦已經被救出,先一步離開了。
張帆聽到這話,瞬間酒醒了大半,他似有所悟開口道,“莫非……莫非岳父大人就是王進?”
王氏點了點頭,“新娘被掉包了,這女子服了攝魂散,已經被老身給打暈。只要你們二人同了房,你就會被王老爺控制。”
聽到這話,張帆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其實,他已經猜想到了王老爺可能就是王進,答應做王家的女婿,不僅僅是為了報仇,還要把王家偌大的家業拿到手。
誰知,心狠手辣的王進先下手為強,竟然把大婚的女兒給掉包。
得知真相后,張帆對王夫人感激一番,連忙從后院離開了。
很快,他找到了王若曦。
王進得知計劃失敗后,氣得差點吐血。
這些年,他費盡心思尋找七十二路拳法秘笈,苦尋無果后,張帆主動找上門來,讓他欣喜若狂,不惜拿女兒幸福為籌碼招他為婿。
計劃天衣無縫,誰知被王夫人給識破了。
這王夫人,原本是良家女子,他丈夫是林家的仆役,曾受林家不少恩惠。
被王進搶來后做了王家夫人。一天,她無意中發現了王老爺的秘密。原來,王老爺就是十八年前滅了林家的兇手王進。
她想給夫君報仇,奈何沒有幫手。張帆的出現,讓她等來了機會。經過一番調查,王夫人發現張帆竟然是林家千金的兒子。
為了保護張帆,她緊密關注王進的一舉一動。
二人一走,王夫人長舒一口氣,知道王進會把氣撒在她身上,便先一步服毒自盡了。
張帆帶著王若曦離開后,尋一處隱秘地方躲藏起來。
王夫人給他的信中,說有一處藏寶地點。張帆大喜,他正在為生計一事發愁。
有了銀兩后,他不用為生計擔憂,每天苦練武功,終于將七十二路拳法全部學會,手刃了王進,總算給林家報了仇。
心事已了,張帆將王家家產分給窮苦人家,他帶著妻子回到了老家,做了一名普通的木匠,過著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