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是肉類食品,在過去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的情況下,人們可能只有每年過年期間才會制作,吃上一頓。而現在,隨著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一年中任何時候想吃香腸都可以吃到。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香腸的保存仍然是個問題,因為保存不當容易發霉,直接扔掉又很可惜。
那么,長了霉點的香腸到底是扔還是留?
其實,少量“霉點”但無異味的香腸可以留
如果拿起香腸時,發現其表面只有少量的白色“霉點”,湊近之后并沒有聞到什么難聞的味道,這種情況一般在將“霉點”處理完以后還可以吃。
因為在沒有變質的前提下,香腸出現白色的“霉點”,很有可能和香腸中的主要組成成分-豬肉、食鹽有關,正常用來灌香腸的豬肉有肥也有瘦,而在香腸風干的過程中,肥肉的油脂容易滴落在腸衣的表面上,等其凝固之后即會呈現出白色的“霉點”(斑點),同時食鹽從腸衣里面滲出來的時候,在腸衣表面形成結晶,也會表現為白色的“霉點”(斑點),這種一般屬于正常現象,不是真正的發霉變質,所以可以選擇留下食用。
即使是真正的霉點,在少量霉點卻無異味的情況下,通常說明霉菌目前正處于生長初期,霉點只存在于腸衣表面,并沒有滲入到香腸里面,在腸衣的隔離作用下,香腸肉還沒有被明顯污染,所以這時候也可以選擇留下來,清洗干凈后再吃,當然,如果個人比較小心,覺得這樣的香腸看起來很不安全,也可以選擇直接扔掉不吃。
但是,如果香腸有大量霉點且有異味,就建議扔掉
如果香腸表面有大量的白色,甚至黑色、綠色霉點,并且還能夠聞到明顯的異味,摸起來也有點發黏,說明香腸已經真正發霉,里面的肉也變質,這樣的香腸便不能夠再食用。
畢竟發霉變質的食物已經失去原來正常的味道,堅持食用不僅無法為人體補充有效的營養,反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頭暈等,不利于身體健康。
真正發霉的香腸中會含有一種叫作黃曲霉素的物質,而黃曲霉素具有致癌的作用,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清洗去除,或者進行高溫蒸煮等,也無法完全破壞殺滅它,食用后可以產生致癌,甚至致命的危險。
綜上所述,完全發霉變質的香腸絕對不能夠再繼續留下食用。面對食品安全這件事,即使誘惑再大,我們也不可以輕易地拿自己的身體健康或者生命開玩笑!平時最好是能夠吃些新鮮干凈,富含營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