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患者,面對高血壓不知如何降壓,藥也吃了,但是效果就是不太好,吃到最后對自己、對醫生都產生懷疑:“難道我的病很難治?為什么總是不好?”為了能讓廣大高血壓患者迅速找到“降壓竅門”,我們總結了4個步驟,只要跟著做,相信你的血壓會“乖乖聽話”。
①尋找血壓偏高的原因
雖說它的發病原因不明確,但是無外乎和遺傳、衰老、生活方式這三點有關,最后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占了七成以上概率。此外還有繼發性病因,例如腎臟、內分泌方面的疾病,或者是OSAHS,如果患者受過腦外傷也有可能導致血壓升高,這種情況一般會發生在年輕的高血壓患者身上。
例如有一位28歲的小伙子,前來就診時血壓非常高,達到240/130,他每天都按時吃藥了,但是卻一直沒啥效果,家屬非常不理解。在給小伙子檢查后發現他腎動脈狹窄,也就是說腎臟部位的血液流量不足,導致血管緊張素分泌過多,血壓當然會居高不下。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可能吃再多藥都沒有用。
還有一個患者雖然在吃藥,但是他還是保持著重口味,一天三頓飯餐餐用咸菜下飯,晚上還熬夜加班,經常休息不好,這種情況下也會影響藥效。
②用藥
如果患者存在一些危險因素,或者血壓非常高,醫生會根據情況開具降壓藥。患者不必因為吃藥一事而煩惱,如果醫生給你開具了藥物,說明目前使用藥物降壓是比較穩妥的。一般一天吃一次,能保證平穩降壓,不至于在高峰期波動太大。
中老年人機能逐漸退化,腸胃不太好,考慮到慢慢適應的問題,剛開始會從小劑量服用,等到身體逐漸適應,血壓降下來一點后再加量,能最大程度減少身體出現不適反應。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身體耐受性好,可以在醫囑下按照常規劑量服藥。
若單種藥物降壓效果不理想,可選擇自由聯合,更換其他藥物,若是有嚴重不良反應,也應該及時反饋,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換藥還是調整劑量,都不可自行決定。
③服藥的同時不能忘記生活干預
如果患者身材較胖,應把控制體重作為重點,而控制體重有兩個方面,飲食和運動,它們不僅能幫你減重,還是穩定血壓的幫手。很多患者病情反反復復就是忽視了飲食和運動,如果不想并發癥找麻煩,還是要多重視。
【飲食方面】:低鈉飲食、均衡飲食
嚴格控制每天的吃鹽量(<6克),用專門的鹽勺,沒有鹽勺就用啤酒瓶蓋,不吃醬油、豆瓣醬、味精等調味料,烹飪食物的時候盡量清淡,只有簡單的蔥姜蒜。肥肉、肉皮要少吃,想吃肉的話可以選擇瘦肉和魚肉等脂肪少的肉。不能挑食,全麥食品、果蔬、豆制品、奶類都要吃,它們可以為身體提供多種氨基酸、纖維素、優質脂肪,對血管有一定好處。
【運動方面】:有氧運動、循序漸進
深秋氣溫低,不宜在清晨運動,建議在9點以后進行鍛煉,戴好帽子,穿上高領襯衣,把頭部和腦部的血管保護好,防止心血管意外。在活動前先搓搓手腳,充分熱身,感覺身體發熱了再正式進入運動,慢跑、騎車、打拳等都很不錯,需要注意的是別一下子用力過猛,要循序漸進。
④經常監測血壓
最后一個步驟非常關鍵,就像一個人學習知識,腦子里進了多少,需要考試背書才能檢驗,而測量血壓就是要看看我們做的這些努力有沒有成效。若是血壓下降不明顯,或者是過段時間又升高了,就要反思,是不是哪里沒有做好。
血壓在家就能測量,非常方便,還可以選擇帶測量心率功能的血壓計,順便觀察心率變化,有問題及時發現。患者自己也可以把每次的血壓和心率記錄下來,一周或一個月做一次對比,如果有什么異常變化,可以第一時間和醫生溝通,調整降壓策略。
從查找病因到吃藥,再到生活干預和最后的檢測血壓,這四個步驟環環相扣,每一步都很重要,其中有某一步沒有做好,就可能影響最后的降壓效果,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位。看完整篇文章大家應該對如何降壓有了大致的了解,它其實不難,就是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好生活中的小事,相信大家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