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清風與明月》
陳曉輝 著
李知彌 繪
金城出版社出版
《山野、清風與明月》(彩色精裝版)采用微散文+水墨插畫的形式,記述瑣碎生活中的無限詩意、尋常日子里的脈脈溫情,一杯一盞、一花一果、一字一畫,皆有淡淡的暖意,讓讀者慢下來,在大自然里感受生活的禪意之美。
慢下來,無事清歡(序言)
陳曉輝
我喜歡窗前微風,院里繁花,喜歡山間明月,溪水潺潺。
喜歡一個人在林間煮茶,聽聽鳥鳴聲,倦了,捧一本書,躺在藤椅上,小憩。
醒來,茶還在小煮著,黃昏已經來臨,余暉從枝葉縫隙里灑落下來,漫地金黃。
蘇軾先生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薄扒鍤g”一詞浮入眼簾,或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慢下來,清淡歡喜,無事珍貴。
小鎮上趕集,去菜市場買菜,看熙來攘往的人間煙火里,每個人不同的語氣、表情與肢體動作,感覺自己是人間過客。年輕人很少來菜市場買菜,更多的是中年和老年人,手里拎個籃子,不緊不慢一個一個蔬菜地買,討價還價,哪怕便宜了幾塊錢,被多贈送了幾棵蔥與香菜,也開心得很。
開一場簽售會,大小朋友很多,舞臺上,掌聲不斷,待人群散去,自己找一安靜角落,點一杯咖啡,發發呆,或是讀讀書,仿佛忘記了前面還是別人關注的焦點,此刻融入生活,無人打擾,有些私藏著的小歡喜。我們都是人群里非常普通的一個,不住于相,珍惜簡單美好的生活,每一日,都看見歡喜。
有時候,一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周邊景區逛逛,看看不同形狀的山,看看不同顏色的花朵,看看不同季節的樹葉,還有遇見的路人們。四季在變,不變的是熱愛生活的飽滿的心。很多時候,在大自然里行走,并不只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在風景里完成人生詩意與靜謐從容的喚醒。縱然生活千瘡百孔,縫縫補補,我們依然可以慢慢治愈,學會接納。
“接納”是最難的,我們的煩惱與瑣碎就來自于,不甘心,不接納,一直對抗。
可是,再綠意盎然的風景,也會慢慢褪去,凜冬至,枯黃和蕭瑟。再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會慢慢老去,敵不過時間的蔓延與滲透。過去的已然過去,都接納,都放下,最重要的是余生,珍惜日常,珍惜當下,做自己喜歡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刪繁就簡,樸素即是繁華。
《山野、清風與明月》是我寫得最慢的一本集子,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零零碎碎的片段,卻都是曾經那個當下的思考,像是我們未曾謀面,卻非常親切著一起嘮嘮嗑。又像一面鏡子,照見彼此內心的智慧,一邊是美,一邊是美的沉思。
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山野、清風與明月》第一版已經售罄,現在增補和修訂了一些文字,還增加了知彌老師的最新插畫,希望彩色精裝版的面市,依然可以帶給大家歡喜,簽名收藏。
人間的路,我們牽手慢慢走。
慢下來,無事清歡,余生珍貴!
遇見·似曾相識的自己
許是愛花之人,不論是大簇簇擁一起,還是一叢叢互相溫暖著的,或是在壇罐里怡然自得的花,遇見,總是很歡喜??椿ㄋ歧R,照見內心的澄明?;ò觐伾踩?,綠葉清涼,與其閑處,時光盛著詩意和香氣。午后,邂逅一盆姬小菊,我看見了滿院的溫柔樸素,和似曾相識的自己。
時間拂過·把心照顧好
晚間讀書,讀得倦了,突然瞥見書房一角的綠蘿,碩大的葉子,嫩綠著,有些已經漸黃,有著時間拂過的痕跡。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去安靜欣賞這些靜物,美或苦難都沉默不語,與自己、與周遭萬物和解,內心隨遇而安著從容。看淡一些事情,慢一些給出答案,把心照顧好,陽光一朵一朵氤氳開著。
無用的靈魂·熱愛人間煙火
起早去一家包子鋪,點了兩個饅頭、一碗白米粥,吃完身心愉悅。喜歡并不是一個很大的范圍,微小而當下,看一場北京的初雪是喜歡,聽一位歌手歌唱是喜歡,安靜讀一本閑書是喜歡,就連躺在院子里,沐浴著日光發呆,亦是很喜歡。無用的靈魂,飽滿著熱愛人間煙火,每時每刻。
喜歡的人喜歡就很好
和一位畫家在山野間喝茶,我問:“你對你辦畫展的要求是什么?”朋友笑答:“喜歡的人喜歡就很好?!倍嗪玫囊痪湓挘玢宕猴L。不要聚焦和放大某些不好的聲音、分歧或意見,那樣日子太累。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后,喜歡的人喜歡就很好!不是嗎?
人跡稀疏的村落·安靜做自己
我想過的日子,是在人跡稀疏的村落里,安靜地做自己,早起寫作,午間書店看書,待黃昏,山坡上,守在一朵花身邊,或與一棵枯枝,一起看日落。晚間,路燈下,撐著傘,聽間間隙隙的雨滴聲,沉浸歡喜。倘若,我說的只是倘若,恰好還有一個我喜歡的你經過,人間值得。
內心歡喜·不患得患失
時間變得越來越珍貴,那些曾經在時間里放不下的,遺憾的,感傷的,終究慢慢平和下來。與時間相比,似乎一切都顯得渺小。以前喜歡鮮花、掌聲、舞臺、璀璨,但漸漸,只愿時間緩慢流淌,淡出人群和視野,在時間里,珍惜著做內心歡喜的事,不患得患失。
作者:陳曉輝 李知彌
編輯: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