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胤礽的命運有點像蹦極,狠狠地蕩下去,再狠狠地蕩上來,復又狠狠地蕩下去……
只不過胤礽直到最后,都一聲沒吭!不是怕,是心死!
說公元1708年9月,康熙帶諸皇子于河北狩獵,因為胤礽不僅私會自己的妃子鄭春華,還天天晚上偷窺他的帳子,甚至讓手下凌普帶兵圍了他的行宮,差點弒君!不管胤礽是不是有冤情,被陷害,他都必須在第一時間被廢掉。
但1708年12月,胤礽又被放了,因為他并沒有真的圍宮,是被14爺用假的“太子令”擺了一道。
雖然胤礽一向劣根深重,但對于自己最愛的皇太子,康熙還是想給他最后一次機會。
他有點不甘心,這個被自己親自帶大,由5個老師調教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真的不堪重任!
所以1709年3月,康熙力排眾議,把胤礽復立為皇太子!
這看似是個最好的結局,但自從這時開始,康熙與皇太子胤礽之間的關系卻更加緊張了!
1. 想要信任對方太難了
首先是信任出了問題,太子胤礽不相信父皇還能像從前那樣對自己心無芥蒂,真把自己當未來的皇帝對待。他甚至擔心但凡有個手賤的給自己上個“黑折子”,父皇就又得疑神疑鬼!
父皇是真的愛自己還是假的愛自己?在父皇眼里,是皇權重要,還是父子親情重要?如果父皇哪天再弄個理由把自己廢黜,自己到哪里找退路?
每天合計這些問題,快把胤礽逼瘋!
所以他才會對四弟胤禛抱怨說,你們以為太子這個職位是個香餑餑么?你們想多了,處在這個職位,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飯吃不香,覺睡不好,簡直就是非人的折磨!如果有來生,我寧愿自己不是太子,甚至不要生在帝王家!
太子復立,每天如坐針氈。
他的父親康熙也不好過,因為他信奉那句古話:是狗改不了吃屎!
他不太相信太子因為被復立,就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更不相信太子被復立之后,那副感恩戴德,積極向上的樣子是出于真心!
康熙甚至有一種預感,太子看似行事有很大的改觀,其實一定在憋大招,不定啥時候就給自己來一個真的“圍宮”,那可真夠自己喝一壺了!
所以太子被復立后,康熙也是每天魂不守舍的,就自己對這個兒子的了解,總感覺有大事會發生!
康熙甚至一遍遍地問張廷玉,你說要是朕再次廢了太子,天下百姓會做何反應?將來落實到史書上會如何評價?
張廷玉很聰明,他沒有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廢話,他也建議康熙不能對太子過于輕信!還是得好好考驗一番!
那康熙是如何考驗太子的呢?
2. 明詔8月16日回京
彼時,是1712年,康熙出巡塞外,照例讓太子監國。
但太子卻在皇宮里大肆排除異己,那殺伐決斷的樣子還真像個“暴戾之君”,群臣怨聲載道,卻敢怒不敢言!
這些事康熙都聽說了,他內心里對這個兒子的熱乎勁兒漸漸散去,“胤礽必反”這個念頭也越發強烈!
康熙必須得重視太子的“異動”了,他不得不下了兩道密旨,一道給胤禛,命他跟九門提督隆科多一起,嚴密注視太子黨的動向,一旦發現太子有圖謀不軌的嫌疑,立馬捉拿太子,隆科多可以立即鏟除太子的黨羽,一個不留!
第二道密旨給十四阿哥胤禵,囑咐他以兵部的名義,嚴密注視熱河與密云等地駐軍的風吹草動,如果有異動,立馬解除太子兵權,捉拿凌普,不能讓太子調動一兵一將!
不僅如此,康熙還下了一道明詔,說朕8月16日回京!
只所以故意放出這個消息,就是要看一看太子胤礽到底作何反應,會不會反,會不會做相應的準備工作,會不會做第二個李世民!
遺憾的是,太子上鉤了!
一眾愚蠢的太子黨更是蠱惑胤礽早做打算,如果再次被廢,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不如借著這次康熙出巡回來,拼了算了!
太子那時還是把康熙當爹看的:我真的能這么對皇阿瑪嗎?
太子黨成員很著急,極力攛掇:現在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了,是時機問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李世民不是因為玄武門之變,早就被弄死了!
胤礽大驚失色,但也只是稍做猶豫,就下定了反的決心!別說是七成勝算,就是五成勝算,他也想試一試,他再也不想繼續當這個憋屈的太子了!
就這樣太子立馬下了一道密旨,令托合齊取代隆科多九門提督的職位!準備讓托合齊糾集所有能用得上的步兵,只要康熙一進入京城,立馬關閉九門,進駐大內,逼康熙寫好退位的詔書!
下一步就是讓凌普率領熱河,密云,京畿的兵馬跟托合齊相呼應,形成內外夾擊,只要皇上退位詔書寫好,太子登基的詔書也寫好,兩個詔書一公布,事乃成!
太子做的打算是挺好,可他萬萬沒想到,針對他有可能出的這兩招,康熙早就“拆”好了!
3. 相對無言
所以,太子的這個手諭那個手諭,簡直如同廢紙!
人家隆科多根本就不可能把大印交出來,托合齊拿著太子的手諭,可隆科多拿的是康熙的圣旨!
在康熙的圣旨面前,太子的手諭就如同是個笑話!
在這個時候,胤禛也及時出現在托合齊面前,說太子讓你調任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啊?我是領侍衛內大臣,你的調遣我說了算,來人啊,把這個著急升官發財的給我拿下!
接著,正在伺機待發的凌普也被抓了,京城的外圍被十四爺胤禵清肅,所有謀逆的都被抓了。
京城內有胤禛,京城外有胤禵,康熙的這兩手可真“硬”啊!
太子胤礽就像做夢一樣,他幾乎還沒等出手,就束手就擒了。
胤禛畢竟最初是太子黨的人,所以勸胤礽還是回頭吧,為時不晚!
也許他也有這樣的假設:若太子服個軟,也許康熙會再饒恕他一回……
但胤礽木呆呆地坐在那,喃喃道:四弟,我們滿人都是從林子里打打殺殺出來的,你感覺射出去的箭還能收回來嗎?
1712年9月30日,康熙從塞外回來了!
大殿上,文武百官都在,太子跪在康熙面前。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康熙還流淚了,很痛心,可這次康熙沒什么反應。太子也不像第一次被廢的時候,瘋瘋傻傻的,他看著挺平靜!
父子倆人對視著,都沒有說話。
這是康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最愛的兒子相對無言,連“拉下去”三個字都說不出來!
最終,圣旨里說,胤礽德行惡,狂妄忤逆,大清的基業實在不能讓胤礽染指,告祭天地和太廟之后,就永遠圈禁吧。
就這樣,太子胤礽公開被冊立,公開被幽禁,直至51歲被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