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各部分之間存在著彈簧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勢能叫做“彈性勢能”。在工程中又稱“彈性變形能”。例如,被壓縮的氣體、拉彎了的弓、卷緊了的發條、拉長或壓縮了的彈簧都具有彈性勢能。
彈性勢能是存儲在材料或物理系統的構造中的潛在機械能,因為執行工作以扭曲其體積或形狀。當需要壓縮和拉伸或大體上以任何方式變形時,彈性能量就會發生。 彈性理論發展為固體和材料力學的形式 ,彈性勢能方程用于機械平衡位置的計算。
勢能的單位與功的單位是相同的。確定彈力勢能的大小需選取零勢能的狀態,選取彈簧未發生任何形變,而處于自由狀態的情況下其彈力勢能為零。彈力對物體做功等于彈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彈力所做的功只與彈簧在起始狀態和終了狀態的伸長量有關,而與彈簧形變過程無關。彈性勢能是以彈力的存在為前提,所以彈性勢能是發生彈性形變,各部分之間有彈性力作用的物體所具有的。如果兩物體相互作用都發生形變,那么每個物體都有彈性勢能,總彈性勢能為二者之和。
彈性的本質是可逆性。應用于彈性材料的力將能量轉移到材料中,在將能量轉移到其周圍環境之后,能夠恢復其原始形狀。然而,所有材料對于它們可以承受的變形程度都有限制,而不會破壞或不可逆地改變其內部結構。因此,固體材料包括通常在應變方面的彈性的規格。超過彈性,材料不再以彈性能量的形式儲存在其上進行的機械作業的所有能量。
物質內或物質內的彈性能量是構型的靜態能量。它對應于通過改變核之間的原子間距離而存儲的能量。熱能是材料內動能的隨機分布,使材料關于平衡構型的統計波動。但是有些互動。例如,對于某些固體物體,扭曲,彎曲和其他變形可能會產生熱能,使材料的溫度升高。固體中的熱能通常由稱為聲子的內部彈性波進行。孤立物體規模大的彈性波通常產生足夠缺乏隨機化的宏觀振動,它們的振蕩僅僅是物體內的(彈性)勢能與整體物體的運動動能之間的重復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