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河魚腹疾
【成語拼音】: hé yú fù jí
【成語釋義】: 指腹瀉。魚爛先自腹內始,故有腹疾者,以河魚為喻。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成語用法】 : 作謂語;指腹瀉。
【近義詞】: 河魚之疾
【反義詞】: 無
【成語造句】:
1、他今天上班一反常態地姍姍來遲,問他為什么,他無可奈何地說:“還不是因為河魚腹疾?!?/p>
2、盡管他樂此不疲地愛好醫學,但是由于初出茅廬缺乏實踐,只能治療類的‘河魚腹疾’小毛病。
【成語故事】:
典源 :
《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亦作“河魚之疾”。
《左傳·宣公十二年》曰:冬,楚子伐蕭,蕭潰。還無社,與司馬卯言,號申叔展,(還無社,蕭大夫。司馬卯、申叔展,皆楚大夫也。無社欲叛,以求免死。無社素識叔展,故因卯使呼之。)曰:“有麥麹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麥曲鞠窮,所以御濕。)“河魚腹疾,奈何?”(言無御濕藥,將病。)曰:“目于{死目}井而拯之?!保o社欲解欲入井,故使叔展視虛廢井而求拯。)
譯文 :
《左傳·宣公十二年》載:那年冬天,楚國討伐宋國的蕭邑(今安徽蕭縣),已經把城團團圍住了。楚大夫申叔展和宋大夫還無社,本是相識的朋友。這時,申叔展見還無社在喊他,可是兩軍對壘,當然不便談什么話。申叔展想:明天城一攻破,我這位朋友一定要狼狽躲藏,這么冷的天,真夠受的。便說:“喂,有麥曲嗎?”還無社說:“沒有!”申叔展又說:“有山芎?嗎?”麥曲和山芎?都是御寒的藥物。申叔展的兩句問話,都暗示還無社即將遇難,可是還無社沒有聽懂,回答第二次問話時,仍然是:“沒有!”申叔展于是再說:“河魚腹疾,奈何(受涼拉肚子,你怎么辦)?”還無社這才聽明白了,便說:“那么請從枯井里救人吧!”申叔展也聽懂了還無社的用意,于是,最后說:“井上蓋些茅草就行!”第二天,蕭邑城破,申叔展找到一口上有茅草為標記的枯井,叫一聲“還無社”,還無社果然答應著從枯井里爬出來了。
【成語接龍】:
河魚腹疾→疾言遽色→色授魂與→與眾不同→同床共枕→枕方寢繩→繩鋸木斷→斷紙余墨→墨守成法→法灸神針→針芥之投→投鼠忌器→器滿則覆→覆巢毀卵→卵與石斗→斗折蛇行→行有余力→力小任重→重溫舊業→業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