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蘇軾密州任職期間,該階段是蘇詞創(chuàng)作的飛躍階段。一次酒醉后,蘇軾非常想念弟弟蘇轍,于是寫下這篇千古絕唱。
圖片來源網絡:中秋月圓
千古絕唱一個中秋月夜,蘇軾無比思念多年不見的弟弟蘇轍,心情非常苦悶,他喝了一個通宵,酪大醉之際,為我們帶來千古中秋絕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兩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借助想象,詩人想要乘著清風,飛到月宮里去,但很快詩人就否決了這個想法,還是回到人世間來吧。天上宮闕固然瀟灑自在,可千里月光傳遞的卻是一縷縷的人間溫情。
自前次分別,兄弟二人已有整整五年沒有見面了。所以,在這個月圓之夜,蘇軾非常想念弟弟,于是乎,他喃喃自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軾醉了,真的有點醉了,他強烈地感覺到,我不要那么高,不要那么清冷冰寒,不要動不動學嫦娥賭氣飛走。就這樣起舞吧,就在此刻與月共舞,與影同行,與酒共醉。
驀然回首之際,人生憾恨固然苦多。還不如好好地把握現世,把握每一個美妙夜晚,在酩酊大醉中感受實實在在的人生快樂。所以,不必在月宮里起舞,人間清影自然勝卻仙境無數。
經歷了生活的歷練,蘇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學風格及為官之道,于是乎,就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領悟。所以,在詞的最后,蘇軾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算是對人生的一個祝福。
小結:蘇轍比蘇軾小三歲,兩人隨父親蘇洵一同進京考中進士,后面分開做官。蘇軾的人生跌宕起伏,有過無限高光時刻,也有顛沛流離之時。無論身處何地,兄弟倆的感情都很好,常有書信來往。人生困難時刻,蘇轍也是竭盡全力去挽救蘇軾。這份兄弟情,不可謂不深。
但愿天下人,都如此深情,善待家人,也善待自己。
您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評論。多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