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朋友膝關節缺乏專業的保養知識,稍微一個簡單的活動,上下樓、久坐或久蹲后起立,就會感覺到膝關節隱隱作痛,但不知所措。
只需花上3分鐘看完下面這篇短文,就能完全了解自己的膝蓋問題,最后還有一套真人動畫指導,跟著做就能遠離膝蓋疼的痛苦,永遠擁有強健的膝關節。
自己看:膝蓋退化時間表
自己算:膝蓋壓力有多大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也是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可承重35公斤),在人類的直立行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且磨損程度和承受重量呈正比。膝關節承重越大,關節軟骨磨損的幾率也越大,關節周圍的肌腱越容易勞損,這些都加速了膝關節的退化。
掐指一算:
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爬樓時,每上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210公斤的重量(70*3倍),因此骨科醫生不建議通過爬樓梯鍛煉身體;而當他下樓時,每下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280公斤之重(70*4倍)!這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科學道理。
知道了不同膝關節在不同姿勢下承受的壓力,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也就有了科學依據了。
自己診:膝痛的7大原因&處理辦法
1
慢性滑膜炎
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關節鏡下可見滑膜積液、滑膜增生、肥厚甚至發炎。
2
骨關節炎
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后緩解。除了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之外,在X片上還可以看到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增生和關節變形。
3
膝關節內游離體
走路時突然出現腿發軟、關節卡住感,維持在一個姿勢不能動彈,輕輕抬腿并甩一甩,卡住的感覺消失。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脫落后形成游離體被卡在關節間隙中。
4
滑囊炎
曾有外傷、受涼史,表現為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醫學上稱為“鵝足”,有三個肌腱像鵝足一樣在此匯聚,因而得名。在肌腱下面藏有潤滑的囊性結構,如有外傷或受涼,此處易發炎疼痛。
5
髕骨異常
髕骨俗稱“玻璃蓋”,在膝關節運動中起到滑車的作用,增加肌肉的機械做功效率。髕骨異常(如髕骨軟骨磨損、髕骨移位等),會導致活動后膝關節酸痛無力,甚至出現髕骨向外脫位。
6
假性痛風
一種叫焦磷酸鈣雙水化合物的晶體沉積于膝關節引起的疾病,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
髖關節病變引起的牽涉痛
因為許多肌腱的相互連接,某些髖關節病變(如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結核等)首先表現為膝關節疼痛的癥狀。
提示:因實際病情差異,一切治療以專業醫生的門診及住院處方為最終標準
自己練:8組動作強壯膝蓋
只有膝關節和周圍的肌肉強壯了,才能很好的維持正常的膝關節功能。下面通過一組真人動圖,向大家傳授膝關節的科學鍛煉方法。每個動作10次,換邊進行后為一組,堅持每天每組最少一次。
1、雙手雙膝蓋撐地,左手與右腳同時伸直成一直線(注意:要在膝關節下方放置軟墊予以充分保護)
2,站立,雙手伸直平行,兩腳成丁字步,一腳向前抬起
3、仰臥,雙腳盡量伸直交叉壓向上身,雙手輕扶小腿,頭部微微抬起
4、側臥,雙手支撐上半身,一腳緊貼地面,一腳盡量抬起
5、雙手雙膝蓋撐地,一腳抬起向后蹬
6、雙手雙腳尖撐地,一腳抬起向后做蹬腿動作
7、雙手雙膝蓋撐地,一腳抬起,大腿與上身平行,小腿盡量向大腿方向貼近
8、站立,微微側身,雙手舉起,工步。后腳抬高同時兩手彎曲向腰兩側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