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村老人說“九盡正月,餓死老爺”,啥意思?今年九出正月嗎?
時間過得真快,現如今已經進入“數九寒天”的“七九”時間段,老話說“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七九后木氣舒展、地氣升騰,河里的冰塊開始融化,蟄居在洞里的蟲子開始蘇醒,氣溫明顯回升。
農民靠天吃飯,都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我國是農耕文明古國,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很多關于占卜年景的書籍,在《灶馬頭》中有“幾龍治水”的說法, “辰”對應生肖“龍”,2023年正月的第一個“辰日”在正月初一,因此今年是“一龍治水”,老話說“龍少了靠”,龍數越少對應的降雨越多,但是一龍不能管四方,因此容易導致一方旱、一方澇,會出現過旱和過澇兩個極端。當然這僅僅是古人對年景的一種預測,至于準不準我們了解一下就行。
回到主題,那么什么是“九盡正月”?這里的“九”就是指“數九”,“數九”是我國民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我國用干支歷來紀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午日、庚辰日、庚子日等)為入伏的時間,冬至后的第一個壬日(帶有“壬”字的日子,如壬午日、壬辰日、壬寅日等)就是數九的開始時間。
由于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個壬日所對應的時間幾乎都不一樣,人們為了方便,都習慣從“冬至日”開始“數九”計算寒天。2022年的冬至日在12月22日,一九至九九的時間為2022年12月22日至2023年3月12日,因此2023年3月13日是“出九”的時間, “出九”就意味著春已深矣,可以春耕了,九九加一九會出現“耕牛遍地走”的現象。
了解了“數九”,那么“九盡正月”也就很好理解了。 “九盡正月”說的是在農歷的正月份就已經“數九”結束了,2023年3月13日出九,對應的農歷的二月二十二日,很明顯正月里數九天還沒有結束。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看往年的情況。2022年3月12日“出九”,對應農歷二月初十;2021年3月12日“出九”,對應農歷正月二十九,2021年“數九寒天”在正月里就已經結束。
“九盡正月,餓死老爺”啥意思?“數九寒天”一般在農歷的二月份結束,如果在農歷的正月份就已經“數九”結束了,那么就會出現“餓死老爺”的現象。老爺在古代是有錢人家,一般都是衣食無憂的存在,因此“餓死老爺”是一種夸張的表現手法,說明當年糧食歉收,在古代人們吃不飽就容易引發饑荒。
“九盡正月”表明“數九寒天”結束的時間早,這也意味著暖天來得早,春天暖天來得早就意味著“倒春寒”發生的概率大,正如農諺說“春脖子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早春氣溫回暖快可不是好事,根據經驗發生“倒春寒”的幾率會很大,倒春寒會導致已經返青的小麥遭受凍害而減產,會導致已經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凍死,會導致尚未出土的種子出現爛種。在古代,人們對倒春寒的抵抗能力弱,一旦突發倒春寒就會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
農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二月沒九”說的就是農歷二月里沒有數九天,也就是說“數九”在正月里就已經結束了,那么按照我們老祖宗的說法豬狗就容易餓死。數九天在正月里結束,預示著天氣回暖得早,早春過于暖和會導致害蟲提前蘇醒,會導致蟲害高發,農作物的收成會受到影響。
農諺還說“正月九九盡,豬狗要吃黑”。這句農諺的意思和上面一句,說的都是如果在正月里數九寒天就已經結束,那么豬和狗就只能吃一些黑乎乎的食物(如糠),吃不上白面饃饃,這也說明糧食減產,收成差。
總結,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如果“數九寒天”在農歷正月就提前結束,那么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這是不好的現象,春天熱天過早的到來,氣溫回暖得快,那么就預示著發生的“倒春寒”的概率很大。今年數九寒天在農歷二月二十二日, “出九”的時間算比較晚,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今年春天發生倒春寒的幾率相對小。希望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你認為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