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單車測試原創]
很少有人想過,“蔚小理”為何以此排序。事實上,這一問題從來沒有確切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蔚小理”恰好對應三家品牌推出量產車的時間順序。蔚來憑借ES8切入市場,隨后又推出了ES6、EC6和ES7。理想從ONE著手,后續又打造了L9以及即將問世的L8、L7。至于小鵬,發展路徑則大不相同。2018年,小鵬G3落地投產,著陸點瞄準15萬元陣地。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小鵬又推出了P7和P5,意圖向上發展。
問世初期,“蔚小理”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幾年過后,三家新勢力品牌終于迎來了正面較量。隨著小鵬G9的問世,“蔚小理”正式啟動了40萬元級SUV爭霸賽。喊話“接棒保時捷”的小鵬G9,實力究竟如何?帶著好奇,我接過了車鑰匙。
小鵬G9定位于中大型SUV,售價區間為30.99-46.99萬元。測試車型為2022款小鵬G9 650 性能版Max(以下簡稱為“小鵬G9”),其官方指導價為41.99萬元。測試車輛采用星云白外觀涂裝(限時免費)和星夜黑內飾主題(免費),并選裝了4C超快充電池包(10000元),總價上浮至42.99萬元。
對于電動車來說,強勁動力是“娘胎自帶”屬性。測試車輛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綜合最大功率超過400kW,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進入“3秒俱樂部”。絕對動力很強,平順性也足夠出色,只可惜駕駛感受摻雜了“汽油味”。電驅系統不夠積極,動力響應存在一定延遲。即便使用運動模式,也沒有徹底解決延遲問題。Pedal map前陡后平,希望營造出動力活躍的感覺。淺行程下,車子給人感覺有些躥,缺乏大車該有的從容。只有選用經濟模式,初段動力才變得比較穩重。
剎車腳感一如往常,帶有鮮明的電動車風格。整體來看,初段制動力稍低于預期,剎車信心略有不足。右腳需要踩深些,才能得到預期中的制動效果。當然,比起大眾ID.系列、奧迪e-tron或奔馳EQS,小鵬G9的剎車腳感還是不錯的。至少,緊急制動時,車子不會讓人心里發虛。
◆ 加速測試
盡管車重超過2.3噸(整備質量2355kg),小鵬G9依舊憑借電動機的強悍輸出,取得了出色的加速成績。在連續10組測試中,該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穩定在4.1秒區間,幾乎沒有出現衰減。需要指出的是,測試時電量僅有50%左右。若在滿電條件下進行測試,小鵬G9或許可以跑得更快。
◆ 能耗測試
由于試駕車檔期緊湊,我們僅測試了城市能耗。在平均車速31km/h且開啟空調A/C的條件下,小鵬G9 650 性能版Max跑出了19.3kWh/100km的平均能耗。根據98kWh的電池容量推算,該車的城市續航里程約為508km,相當于官方標稱值(CLTC工況)的78%。
動力 | 有喜也有憂
何小鵬說,“小鵬G9將接棒保時捷”。此話一出,瞬時間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們紛紛表示,小鵬哪兒來的勇氣?答案是:雙腔室空氣懸掛。一直以來,小鵬G9將雙腔空懸作為核心賣點。比起單腔空簧,雙腔空簧可提供更寬泛的剛度調節范圍,高度/剛度的組合也更為多元。需要注意的是,空氣彈簧僅配備給雙電機四驅車型,單電機版本無福消受。
關于小鵬G9的底盤,有人吹,有人踩,而筆者愿意給出中性評價。優勢在于,空氣彈簧能夠以柔克剛,從容應對爛路。與此同時,底盤保留了一定的接觸感,駕駛者與路面并非完全脫節。細小顛簸沒有被徹底抹殺,而是以一種柔和的方式傳遞到乘客身上。經過德系車的多年熏陶,許多用戶喜歡這種微微緊繃的感覺。把路感放進來一些,反而讓駕駛者感覺更真實,也更能凸顯行駛質感。
不足之處在于,車身控制不夠協調,前后平衡欠佳,流暢度也存在瑕疵。運動模式下,減振器非常緊繃,但壓縮阻尼和復原阻尼的搭配不夠和諧。在近一年測試過的車型中,車身動態如此蹦蹦跳跳的,只有小鵬G9的運動模式和捷尼賽思G70的SPORT+模式。標準模式和舒適模式下,上述問題有所改善,但遠遠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碾過減速帶時,頂升動作還算線性,但下拽非常突兀。毫不夸張地說,特定工況下,小鵬G9的沖擊圓度甚至不如筆者自己的嘉年華ST。當然,沖擊峰值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由于壓路機滾筒不夠圓,路面會被加工成波浪形狀。遇到這種正弦路面,俯仰問題便徹底暴露了出來。車身俯仰幅度不大,但速率偏快。相信我,沒有人會喜歡頭枕持續拍打后腦勺的感覺——哪怕力度比較輕。從前面的“357”,到今天的G9,“俯仰”二字可以說根植于小鵬的DNA中。
轉向手感有進步,一些細節得到了優化。然而,比起大廠作品,小鵬G9依舊暴露出年輕團隊的青澀。轉向力矩隨角度變化不夠線性,大轉角下爬升過于陡峭。路口掉頭時,你會在某個瞬間感覺雙手被堵住。三種轉向模式(舒適、標準、運動)的標定邏輯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程度深淺之分。
隨速增益有非常明顯的階躍特征,低速輕盈順滑,高速沉得刻意。車速下,轉向手感非常輕盈,打方向如同攪動清水。中等車速下,轉向手感稍稍變厚實了一些,打方向就像攪動蜂蜜。當車速上升到70-80km/h,中心區手力變得十分沉重,給人感覺方向盤插在漿糊里。到了120km/h,方向盤沉得令人惱火,仿佛前輪緊緊卡在鐵軌上。雙手使出很大力氣,也無法掰動車頭。OTA,請快點來吧!
◆ 剎車測試
剎車測試環節,小鵬G9的車身姿態控制相當出色,車身前傾輕微,雙叉臂懸掛對此功不可沒。米其林輪胎抓地力牢固,最大G值達到了-1.754g。在連續10組測試中,剎車距離沒有出現明顯熱衰減,基本穩定在36-38m范圍內。其中,最佳成績為36.75m。
◆ 繞樁測試
繞樁測試中,小鵬G9的表現遠遠超出預期。給出第一把轉向時,車頭反應不算敏銳,需要稍稍打出提前量。隨著載荷向外側移動,車子反而越來越靈活。車尾樂于跟上車頭,用微微滑動幫助你過入樁。側傾控制達到了較高水準,體現出CDC減振器的優勢。
◆ 噪音測試
隔音降噪是小鵬G9的優勢項目。米其林Pilot Sport EV輪胎帶有隔音棉,正常滾動時非常安靜。中低車速下,噪音爬升非常輕微,靜謐性令人滿意。車速超過100km/h后,風噪相對引人注意,但遠遠沒有達到擾人的程度。稍顯遺憾的是,遇到路面沖擊,耳壓會突然升高,聽覺感受不夠舒適。
底盤 | 操控超預期
靜態部分,小鵬G9堅持了家族風格,整體設計偏運動風格。與此同時,G9還是小鵬首款采用三屏設計的車型,智能座艙優勢得以延續。此前,我的同事高梓宸對小鵬G9進行了詳細靜態體驗。各位讀者可點擊下圖,回顧實拍視頻《靜態體驗小鵬G9 有顏值、有塊頭、有科技》。
編輯點評:在小鵬G9上市發布會上,小鵬汽車掌門人何小鵬喊出了“接棒保時捷”,意圖重新樹立豪華SUV標桿。一時間,何小鵬的豪言壯語制造了無數話題,將G9的人氣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實際體驗下來,小鵬G9的確帶來了一定新意,機械素質比起G3、P5、P7有了實質性提升。作為后來者,小鵬G9沒有硬剛蔚來ES7和理想L9,而是選擇了五座+運動+科技路線。它看起來挺年輕,開起來不顯大,用起來夠智能。只不過,想要在傳統領域接棒豪華車標桿,小鵬G9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精彩內容回顧:
無智能不汽車 一文解析小鵬G9的全智能
小鵬G9價格/配置全面調整 標配XPILOT
背水一戰的小鵬G9 何小鵬的夢中情車
靜態 | 科技是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