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爸帶你背古詩,妙招提升記憶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如何記憶?
詩名:賦得古原草送別。
二年級的教材中,這首詩被命名為《草》,而且只選了前四句。前四句寫的是“古原草”,后四句寫的是“送別”。
此詩是白居易少年時準備應試的試帖詩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這種詩稱為“賦得體”。
作者:白居易。
詩詞:
一、二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古原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枯萎之后還會再繁榮。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兩個“一”,重疊使用,朗朗上口。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中有類似詩句“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枯萎之后的野草,會被野火燒盡。但是第二年,春風吹過,會長出新的春草。
前四句是千古名句,朗朗上口。后四句一般人不太熟悉,重點講一講。
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遠處的芳草侵占了古道,陽光下的綠色連接著荒城。
這首詩講的是古原草,既然有古老的平原,就有古老的道路,也有荒廢的城池。五六句,是古道和荒城。
侵,侵占,長滿。遠處的芳草鋪滿了古道。晴翠,陽光下的翠綠。
遠和接,都是遠眺的視角,是看到遠處的古道和荒城都一片翠綠。
七、八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又送友人遠去,萋萋芳草都是離別之情。
萋萋(qī),草木茂盛的樣子。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這里指友人。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有一句“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是送別,最后兩句點題。
為什么是“又”送?草一歲一枯榮,人也是經常聚散,這是又一次送行。萋萋,是草木茂盛之意,可以聯想其同音字“凄”,離別的凄慘,這樣就更好記了。
“草”字飛花令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