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取經團隊即將抵達五莊觀,鎮元子決定委托弟子清風和明月招待,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清風明月以為鎮元子的故人是某位修為高深的道教大神,連忙熱情地問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給弟子聽,弟子好生招待。”
然而,鎮元子一番話,讓兩人大為不解。鎮元子道:“他叫唐三藏,是東土大唐駕下的圣僧,如今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清風明月當即就問:“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什么相識?”
鎮元子只好解釋道:“你哪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圣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說到這里,讀者們往往很好奇,唐僧不過敬了一杯茶,鎮元子為何就記了五百年?
有人認為,唐僧當金蟬子時,向鎮元子敬的哪里是茶,分明是請求和威脅。
當時,如來已經開始策劃取經大業,并打算讓金蟬子投身東土大唐,轉世為唐僧,負責執行取經計劃。而唐僧西天取經,必然經過萬壽山地界,這里是鎮元子的勢力范圍,而鎮元子又是道教大神,他會不會放唐僧西行?
如來不確定。于是,他特意借舉辦蘭盆會之機,把鎮元子請到靈山商談,同時讓金蟬子敬他一杯茶。這茶杯也是一個交易,鎮元子接下了它,就是收下了金蟬子給他的面子,將來他也要還唐僧一個面子。
如果不給唐僧面子,就是不給如來面子;不給如來面子,如來就得找他好好聊聊。
鎮元子接下了茶,表示他愿意給唐僧面子,故而對敬茶之事五百年念念不忘,還特意讓清風明月招待取經團隊。
這種說法看似很有道理,可是,如果鎮元子接下茶是同意給唐僧面子,為何后來又要綁架唐僧,威脅孫悟空救活人參果樹?雖說一切事出有因,人參果樹是孫悟空打倒,但如果雙方此前達成交易,鎮元子懲罰孫悟空便可,為何要牽連唐僧?
交易之說顯然難以成立。之所以唐僧不過敬一杯茶,鎮元子卻記了五百年,從他對觀音菩薩的一番話中,便可看出端倪。
原著第二十六回,孫悟空請觀音菩薩救活人參果樹,觀音菩薩駕臨五莊觀時,鎮元子連忙出門相迎,并躬身行禮道:“小可的勾當,怎敢勞煩菩薩下降?”
鎮元子在觀音菩薩面前自稱小可,顯然,他的地位不可能高于觀音菩薩(小可雖是謙詞,但一般用于平級之間,上級不會對下級自稱小可)。而我們知道,觀音菩薩的地位顯然低于如來,所以,鎮元子的實際地位應該也在如來之下。
這便不難理解,唐僧不過敬了一杯茶,鎮元子為何就記了五百年,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哪里僅僅是記住唐僧的情誼,更是記住唐僧背后的如來,希望通過對唐僧的故人情誼,加深他與如來之間的關系。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