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是什么時候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的?
秦檜是南宋初年宰相,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25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是妥妥的主戰派,但靖康之變中被擄去金國的秦檜不知是經歷了什么,逃回南宋后變成了主和派、投降派。宋高宗趙構作為再造宋室的南宋開國之君,也曾一度重用主戰派,堅決與金國抗爭,但是岳飛撤退和淮西事變改變了宋高宗,主戰派開始受到打擊,主和派上臺。而秦檜一直主張“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這與宋高宗欲主和的想法不謀而合。
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被二次拜相,直至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主政時間近二十年。秦檜為相期間賣國求榮、冤殺岳飛、任人唯親、諂媚自私,堪稱古今第一奸臣。但如此惡人在生前卻沒有受到懲處,宋高宗趙構在秦檜病重時還親自前往相府探望,并加封其為建康郡王,不過秦檜這個“建康郡王”只當了一天,被加封當晚就一命嗚呼了。那么秦檜究竟是什么時候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的呢?
實際上秦檜死后的評價也一直在反復。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宋高宗趙構追封他為申王,謚“忠獻”,從這個美謚號就可看出趙構有多寵信秦檜。宋高宗去世后,朝野上下對秦檜的所作所為已經頗有微詞,但也沒有否定趙構對秦檜的評價。
直至半個世紀以后的宋寧宗開禧年間,由于金國與南宋的關系再度緊張,宋寧宗本人也對金國的蠻橫無理和南宋的屈辱地位極為不滿,主戰派便再度抬頭。為了鼓舞抗金士氣,朝廷便追封曾經的抗金英雄岳飛為“鄂王”,而陷害岳飛的秦檜便被剝奪了“申王”的爵位,謚號被改為“謬丑”。
可惜南宋不是金國的對手,開禧北伐以失敗告終,戰敗的南宋被迫與金國于嘉定元年(1208年)簽訂議和條約,史稱“嘉定和議”。議和期間,主戰的宰相韓侂胄被殺,升任右丞相的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謚號,秦檜又得以風光數十年。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駕崩,其養子趙昀繼位,是為宋理宗。此時的金國已經抵擋不住崛起的蒙古的攻勢,而金宣宗“北失南補”的策略又徹底得罪了南宋。南宋朝廷審時度勢后,決定聯蒙滅金。端平元年(1234年)金國滅亡,南宋趁機出兵收復了故土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史稱“端平入洛”。
可蒙古早在蒙宋聯軍滅金的過程中就探得了宋軍的虛實,轉頭就將矛頭直指南宋。蒙古騎兵大敗宋軍,南宋被迫退回原來的防線,“端平入洛”最終失敗。此后蒙宋一直對峙,兩國之間先后爆發沔州之戰、真州之戰、陽平關之戰、廬州之戰、京襄之戰等諸多戰役。面對蒙古大軍不斷南侵,激起了南宋百姓極大的反抗情緒,秦檜便被拉出來平息輿論。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朝廷將秦檜的謚號改為“謬狠”。二十多年后南宋滅亡,秦檜的官方評價也就蓋棺定論。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廷下令修遼、金、宋三史,秦檜被寫入《宋史》“奸臣傳”中,正式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