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廠商關系,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會是靜態的,因為在不同市場、不同品牌、不同階段,廠商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廠商關系也就因此隨之改變。對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問題采用不同的對策,才能找到雙方共同利益的契合點。
一、相互依賴的關系
經銷商與廠家各自有獨立的經營資格,雙方互不從屬,是一種持續買賣的契約關系。
對廠家而言,經銷商的網絡、人力、資金,可以使廠家的產品低成本進入市場,創造銷量和利潤。這時候,廠家會把經銷商看作自己的子系統,試圖建立一個伙伴關系,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運作市場,把市場做大,并把從中所得的利益與經銷商合理分配,共同獲利。這樣就會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
所以說,他們之間是一種相互平等的合作關系。廠家的生存離不開經銷商的支持,經銷商的發展也離不開廠家的支持。
二、相互矛盾的關系
1、經銷商與廠家的利益存在矛盾
(1)經銷商希望廠家:先賒貨,后付款;低供價,高返利;多次、少量、及時送貨;隨時可以退換貨;更大區域的“獨家經銷”;廠商更多的人力投入;協助開發銷售網絡;更多的推廣費、廣告、促銷支持;產品質量穩定;客訴出現后廠商及時出面處理;給經銷商更多的培訓輔導;產品暢銷,品牌力強......
(2)廠家希望經銷商:先付款,后提貨;統一供價,根據合同條款返利;最好整車進貨,減少廠商的配送成本;不希望出現退換貨;合適區域的“經銷獨家”;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廠商不必有太多的投入;最好有成熟的網絡;認真執行廠商的促銷方案;滿足產品所需的庫存和運輸條件;客訴出現后經銷商能及時、圓滿處理;能進行自我提高;能大力推廣新產品和滯銷產品……
2、廠商雙方的不當行為導致對對方的傷害
(1)經銷商的不當行為對廠家的傷害
1)雪藏經銷權。拿著獨家經銷權,卻不“經銷獨家”,甚至雪藏。
2)違規經營。沖貨、砸價、抬價、截留各種費用。
3)銷售不力。只做暢銷產品,不做新品推廣,更不協助廠商處理滯銷產品。
4)投入不足。物力、人力、資金不足,制約廠商市場發展。
5)網點不全。不給KA賣場供貨,怕壓資金;不給小店進貨,怕運費劃不來。
6)依賴廠家。依靠市場優勢不斷向廠商提無理要求。
(2)廠家的違規操作對經銷商的傷害
1)壓貨。廠方業務人員給經銷商壓貨壓多,產品又無法退貨。
2)斷貨。暢銷產品斷貨,導致利潤損失。
3)調價。廠價下降造成經銷商庫存產品貶值。
4)監控。廠商市場控制不力,導致竄貨、砸價,假貨泛濫。
5)兌現。返利/運補/經銷商墊付的促銷費用不能及時兌現。
6)賒銷。廠商慫恿經銷商大量賒銷鋪貨,造成貨款無法及時收回。
7)更換。廠商頻繁更換經銷商。
說到底,廠家與經銷商就是榮辱與共的關系,要么雙輸,要么雙贏,沒有一輸一贏的情況。作為廠家,要想實現廠商共贏,就必須了解經銷商的需求,尊重經銷商的需求,從而滿足經銷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