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文/茶人小談
01
在農村很少人說公歷,都是講的農歷,所以和老一輩人商量日子的時候,可以默認是農歷,我們當地一般都是這種傳統。在農歷當中,進入冬至之后,人們會開始“數九”,用它來直接計算時令。
冬至是“一九天”,也是入九,然后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以此類推,當你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一般來講,不同的九天,它會出現不一樣的天氣變化,為此還有“數九”歌,都是反映天氣變化的。至于數九要從什么時候開始,則要追溯到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懔所著《荊楚歲時記》,到現在為止經歷了一千四百多年,在書中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因為地區的差異,所以在數九歌當中,也有些不一樣,不過這些都是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得出的,還是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02
關于《三九歌》中提到的三九是怎么樣的呢?
在北京,三九四九冰上走;在四川,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在湖南,三九二十七,檐前雨不滴。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三九歌當中,都給我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三九天會特別的寒冷。
2023年的1月9日,會迎來“三九”天,那么它的到來,是否可以判定今年的冬天的天氣狀況呢?其實古代諺語早有預兆,我們不妨一起看看。
諺語一:“三九日頭照,來年歇耕牛;三九下了雪,來年糧倉滿”。
如果入三九的這一天,天氣晴朗,那么表示天氣暖和,雨雪會比較少,甚至耕牛都不用下地了,那么也就預示著冬天天氣比較暖和,當下雪,則表明冬天雪比較多,天氣會比較寒冷,畢竟瑞雪兆豐年。
03
除了上面提到的諺語,我們當地還有:“三九下雪,正月不缺;三九無雪,正月旱”。
其實表達的意思也差不多,如果是三九下雪的話,那么正月啥都不缺,意思就是風調雨順,如果說三九不下雪,那么正月很可能會出現旱,其實也是表達氣溫比較高,該冷的時候不冷。
三九四九一年中最冷的一個階段,沒有雨雪的話,那么來年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就會比較的大,為此莊稼收成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
按照目前的天氣狀況來看,三九天,很可能還不是最冷的時候,就比如我們贛北地區,到現在還能達到18度左右,這比往年溫度要高很多。
04
按照老輩的說法,三九天如果出現晴天的話,那么整個的冬天可能都是以暖和為主,也就是說會迎來一個暖冬,如果說下雨雪的話,那么屬于一個正常的天氣狀況,冬天也會比較的冷。
每個節氣都有每個節氣的特點,像三九天,理應是比較寒冷的季節,出現反常,也說明冷空氣的延遲,等到來年,就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The end—
原創/茶人小談
從傳統文化中,學習新的知識,歡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