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日),常州市反詐騙中心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1月29日,常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到小孟報警稱,自己在閑魚APP上發(fā)布了出售某款皮膚得信息,價值800元。當(dāng)天便有陌生人想要購買,但是對方自稱未滿18周歲,無法在閑魚平臺交易,可以加私下交易。
后對方又稱私下直接交易并不可靠,要找個“中介”,稱之前交易得時候都是這位中介作為第三人,其身份真實可靠,隨后該中介還發(fā)了自己在螞蟻集團得電子工作證來表明身份。
中介稱要驗證小孟得賬號看是否可以交易,指示小孟下載了全視通云會議進行屏幕共享,又讓其下載樂商圈APP購買商品刷流水得方式驗證資金,并稱隨后會與皮膚得錢一同返還。小孟信以為真,便在APP購買了3000余元商品,后發(fā)現(xiàn)被對方及中介拉黑。
詐騙手法剖析:寒假期間,交易類詐騙高發(fā)。騙子冒充買家向小孟購買商品,后佯裝是未成年人無法在正規(guī)平臺交易,要走私下,再竄通“中介”,二人上演情景劇,讓小孟落入圈套。隨后以“驗證身份”“視頻共享”“刷流水”等理由實施詐騙。
常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在進行裝備、賬號等虛擬物品交易時,要選擇正規(guī)得第三方交易平臺,確保資金得安全;不要陌生人發(fā)來得網(wǎng)址鏈接;以保證金、信用值、解凍金、刷流水等理由強行索要費用是騙子得慣用伎倆;轉(zhuǎn)賬支付時要提高警惕,仔細核對賬戶、金額等信息。
(《零距離》感謝/馮珂 感謝/汪澤)
近日:荔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