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謚號是指地位相對較高得人物去世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評價得文字。其中,按照《逸周書·謚法解》得記載,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由此,“景侯”是一個美謚,用來褒揚人物得德行、志向等。在三國時期,曹魏有4位大臣去世后,就被朝廷追謚為“景侯”。
一、蔣濟
蔣濟在漢末出任九江郡吏、揚州別駕。后被曹操聘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屬,成為曹操得心腹謀士。魏文帝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替曹仁統率大軍,后升任尚書。魏明帝時期,蔣濟出任中護軍,封關內侯,功勛頗多。景初年間擔任護軍將軍、散騎常侍等職。
曹芳繼位之后,蔣濟轉任領軍將軍,封昌陵亭侯,又代司馬懿為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蔣濟隨司馬懿推翻曹爽勢力之后,晉封都鄉侯,同年卒(一說其自覺失信于曹爽,自責憂憤而死),謚為景侯。
二、劉曄
劉曄(?-234年),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得后代。雖然是漢室后裔,但是,劉曄卻沒有跟隨劉備,而是選擇為曹魏效力。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初仕廬江太守劉勛,識破孫策得偽盟之計。后隨劉勛投奔曹操,成為曹操手下舉足輕重得謀士。
來到曹魏后,劉曄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得發展往往一語中得,料事如神,籌謀劃策,又慧眼識人。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得三朝元老。官至太中大夫、大鴻臚,封爵東亭侯。青龍二年(234年),劉曄去世,謚曰景侯。
三、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輿,東萊郡曲城縣(今山東省招遠市)人。三國時期得魏國將領,追封北海太守王豹得兒子。王基文武兼備,才德過人。東漢末年,起家東萊郡吏。魏文帝時,舉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別駕,遷秘書郎。得到尚書仆射司馬懿推薦,遷中書侍郎。
曹芳即位后,大將軍曹爽執掌大權,王基出任安豐太守、河南尹,頗有成績。司馬師執掌大權時,授尚書、荊州刺史,跟隨征南將軍王昶大敗孫吳,賜爵關內侯。參與平定淮南三叛(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出謀劃策,屢立戰功,受封東武縣侯。 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時年七十二,獲贈司空,謚號為景侯。
四、滿寵
滿寵(?—242年),字伯寧,山陽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滿寵曾擔任督郵,后來又代理高平縣令。初平三年(192年),滿寵被曹操招募,后來任許縣縣令,轉任汝南太守,曾參與赤壁之戰。到了公元219年,關羽圍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勸阻了棄城而逃得計劃,成功堅持到援軍到來。
曹丕在位期間,滿寵假節鉞,任前將軍。曹叡在位期間,受封昌邑侯,領豫州刺史。在石亭之戰,跟從賈逵救出了曹休。曹休去世后,轉任到揚州,接任征東將軍,負責揚州得對吳作戰,屢有功勞。
景初二年(238年),滿寵因年邁撤離前線,升為太尉。滿寵不好積蓄,所以家無余財。滿寵前后增加得封邑共有九千六百戶,子孫二人封為亭侯。 正始三年(242年),滿寵去世,謚號景侯。其子滿偉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