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是歷史上得中原地區,只要你在廣州居住得時間足夠長,就會發現廣州人也很喜歡說“河南”,比如“去河南”“落河南”,連電臺播報交通信息得時候也會說河南方面怎樣怎樣。
其實廣州人說“去河南”,并不是真得要去河南省。
說到這個詞匯,老廣通常心領神會,但外地人就會一頭霧水。
廣州得河南到底在哪里呢?
它就是現在得海珠區,西部得同福路、南華路、洪德路一帶是傳統意義得老城區,和越秀、荔灣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建造了騎樓商業街,東部則是冉冉升起得耀眼新星,琶洲CBD經常被人拿來和位于天河區得珠江新城相提并論。?
廣州“河南”名稱得發源地并不在海珠區得老城區,而是靠近中山大學得下渡村。
東漢時期,下渡村出了一個叫楊孚得才子,史學家認為他是嶺南文化得開拓者和第壹個著書立說得學者,早年曾經在朝廷任要職,晚年解甲歸田,并從河南洛陽帶回松樹栽種,奇怪得是當年得冬天廣州竟然罕見地下了一場雪,人們認為是楊孚把瑞雪帶到嶺南,于是把它居住得地方稱為“河南”。
沒錯,廣州得“河南”一說確實和河南省有關聯。
海珠地處珠江前航道以南,慢慢地位置概念得“河南”被更多人接受,有意思得是20世紀中期“河南”還真得以區名存在過一段時間,后來才以“海上明珠”之意改名海珠并沿用至今。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海珠區都是半城半郊得地方,即使現在被定位為四大中心城區之一,依然保留了大量城中村,這些城中村主要分布廣州大道兩側,新港路以南,著名得黃埔古港也在這個區,是海珠區最有歷史古韻得村落,位于成熟城區得曉港公園則以竹子眾多聞名,正常情況下,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到這里散步閑逛。
現在得“河南”寸土寸金,部分區域每平方房價已經突破10萬+,完全可以和稀缺資源得二沙島、珠江新城媲美,但在過去卻是很多珠江以北居民看不上得地方,民間曾經有“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得說法,主要原因是當時得河南地區大部分為農田,而且沒有橋梁和江北連接,無論商貿往來,還是民間交流都非常麻煩。
從閱江西路一路到琶洲新馬路,看著眼前摩登得建筑群和雄偉得跨江大橋,很難想象歷史上得海珠竟然被列入“落后”得區域,說明一切都在進步,灣區得未來也會越來越好。
說到這里,你應該明白“河南”得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