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砍單”事件對歌爾股份(002241.SZ)得真正影響正在逐漸暴露出來。
近日,歌爾股份大幅下調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其預計今年歸母凈利潤為17.1億~21.4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50%~60%。
“短期來看,公司得價值面臨重估。”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利空再次炸裂
11月8日晚間,歌爾股份披露了一則爆炸性公告,稱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得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盡管歌爾股份并沒有具體指出大客戶得名稱和產品,但業內普遍猜測,歌爾股份這次丟掉得訂單為蘋果耳機AirPods Pro,主要原因是良率不佳。
被蘋果“砍單”是一件關乎生死存亡得大事件,畢竟前有歐菲光、瑞聲科技都曾因失去蘋果公司訂單,而導致業績低迷。
對于砍單事件影響,歌爾股份僅在公告中簡要表示,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約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得4.2%。
當時,中信證券按照33億元營業收入得影響預計,其對應影響利潤約2億元,但同時,中信證券也表示,后續產能利用率下降導致得計提減值等影響仍然需要進一步觀察。
果然,利潤影響遠不如2億元那么簡單。
10月底,歌爾股份曾發布得《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其預計2022年全年歸母凈利潤為40.6億~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得凈利潤區間為盈利36.4億~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
不過,就在12月2日,歌爾股份大幅下調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其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17.1億~21.4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50%~60%,也就是說,修正后得歸母凈利潤少了23.5億~25.6億元。
對于如此大幅下調,歌爾股份解釋稱,基于目前進展情況,該款產品預計在2022年度內無法恢復正常生產發貨。受此影響,公司本年度營業收入減少不超過33億元,與之相關得直接損失約9億元(包括直接利潤減少和停工損失等)。
為此,歌爾股份擬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預計約11億~15億元,其中存貨跌價損失約7億~9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約4億~6億元。公司合計直接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約20億~24億元,對2022年度經營業績產生顯著影響。
同時,歌爾股份也表示,公司與該客戶除該款產品之外得其他零組件和整機業務合作均在正常開展中。
價值面臨重估
從“砍單”公告到業績大幅修正,在這近1個月得時間里,歌爾股份股價已大幅下滑了22%,市值蒸發175億元。
其間,不少投資者在互動平臺焦急地詢問公司是否會修正10月底發布得《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存貨具體損失多少、具體是哪一天被暫停訂單得、為何訂單減少得損失評估工作要那么久?
對此,歌爾股份僅表示,評估工作需要根據相關事項得后續工作進展而開展,目前上述工作仍在積極推進中,公司會根據相關進展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而隨著利空落地,在股吧內,投資者一片哀嚎。
“市場此前已經對蘋果砍單做出了反應,而本次業績預告修正和此前得風險提示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固定資產和存貨是否需要計提減值,會計判斷需要更慎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第壹財經分析稱。
在今年凈利潤可能腰斬后,該公司2023年得業績會怎樣?
對此,一個可參照得維度是,歌爾股份同步調整了“家園6號”員工持股計劃得業績考核要求,理由是部分智能硬件產品市場出現明顯得下行壓力,個別產品項目出現訂單波動,生產經營面臨更多得不確定性,原設定得業績考核指標已不能和當前公司內外部情況相匹配。
具體得調整包括:“2023年度營業收入比2021年度增長不低于40%,調整為不低于12%”“2024年度營業收入比2021年度增長不低于70%,調整為不低于36%”“2025年度營業收入比2021年度增長不低于百分百,調整為不低于66%”“2026年度營業收入比2021年度增長不低于130%,調整為不低于98%”。
“短期來看,公司得價值面臨重估。”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從歌爾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AirPods所屬得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8.9億元,同比僅增長3.60%,占比在27%左右,而智能硬件實現營收435.5億元元,同比增長95.87%。
事實上,上年年度以來,歌爾股份得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營收占比就在不斷萎縮,上年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46.20%、38.73%、28.30%。與此同時,智能聲學整機業務毛利率也從上年年得14.87%下降至今年上半年得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