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僅40厘米寬,像走平衡木! 街道辦:道路擴改后形成得極個別現象,或研究改善方案
感謝實地測量人行道得寬度,僅約40厘米
“只能一個人通行,都不好下腳,仿佛在走平衡木。”近日,有市民反映在成都市錦江區武成大街上得一處人行通道,僅有約40厘米寬,十分狹窄,不僅給通行帶來不便,還有一定安全隱患。
感謝實地測量人行道得寬度,僅約40厘米
8月23日,成都?-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從成都市錦江區書院街街道辦事處了解到,該處狹窄得人行道為多年前道路擴改后,因環境限制形成得極個別現象。關于市民得反映,將會向相關部門反映,研究有沒有進一步得優化和改善方案。
市民反映:
人行道太窄僅40厘米寬 人車混行存在安全隱患
8月23日,成都?-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來到武成大街,這條路為雙向四車道,同時設有非機動車道。但是在道路得一邊,本來寬敞得人行道突然變成一條狹窄得人行通道,道路還緊貼旁邊大廈得院墻,有20多米長。隨后,感謝拿出卷尺測量該人行道得寬度,僅約40厘米。在現場觀察了一會兒后發現,當有多名行人同時走到狹窄人行道前,大家會選擇走到非機動車道上,繞開狹窄人行道通行,而此時行人旁邊是來往得車輛,比較危險。當有兩人通行時,其中一人可以在人行通道上行走,但走起來不好下腳,需要搭著旁邊人;而另一人則只好走非機動車道。
對于如此狹窄得人行道,現場路過得行人向感謝講述了通過時得感受:“太窄了,只能一個人通過,還要側著身子,不然要貼到墻上。”“行人和非機動車都在一根道上,確實造成了一定得安全隱患。”
成都?-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查詢到,據《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5)成都市市政工程規劃分冊中規定,人行道建設標準為:各級道路得人行道最窄為2米,商業或公共場所集中路段得人行道最窄為4米。舊城區道路改建中,受特殊條件限制,最小寬度達不到本規定標準時,可采用極限值2米。
街道辦回應:
道路擴寬后形成得極個別現象
將向有關部門反映
此處人行道為何如此狹窄?成都?-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聯系上成都市錦江區書院街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科城管治安綜合執法隊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先有房子,后擴寬路,已經退到了金山大廈得底線,無法再退了。”該負責人介紹,據他了解,這段路已經形成十多年了,當時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已經退到極限,總不能把房子拆了。同時,曾經這個位置設有公交站臺,停車容易把后面車堵著,設計人行道時就在那里轉了角,因此這段人行道十分狹窄。
那么,40厘米得狹窄人行道是否與相關法規不符呢?該負責人解釋,這處狹窄得人行道是極個別現象,根據當時情況和規劃因地制宜形成,而相關法規是近幾年形成得,主要用于新城建設,老城區域因地理條件有限,能整改就整改,不能整改得會進行相應優化。“關于市民得反映,我們會向有關部門反映,看看有沒有進一步得優化和改善方案。”(成都?-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 張肇婷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