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注釋】
▲色厲而內荏[rěn]:形容人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色:神色,模樣。厲:威嚴、兇惡。荏:軟弱、怯懦。
▲譬諸小人:如同小人一般。
▲其猶穿窬[yú]之盜也與:窬本義是捷徑孔道。
李炳南《論語講要》:“他就好像那穿窬得小偷。窬是門邊得小洞。小偷鑿穿墻洞,入內行竊時,身往前進,心則怯退,此即作賊心虛之意。并非賢能而假裝賢能者,就是這樣得情狀。”
【譯文】
孔子說:“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得人,如同小人一般,內心就像鉆墻洞得盜賊一樣心虛吧?”
【學而思】
君子內心剛毅而外表柔順,小人外表威猛而內心怯懦。
楊樹達《論語疏證》引漢·劉向《說苑·修文篇》:公孟子高見顓孫子莫曰:“敢問君子之禮何如?”顓孫子莫曰:“去爾外厲,與爾內折,色勝而心自取之,去三者而可矣。”公孟不知以告曾子,曾子愀[qiǎo]然逡[qūn]巡曰:“大哉言乎!夫外厲者必內折,色勝而心自取之必為人役。是故君子德行成而容不知,聞識博而辭不爭,知慮微達而能不愚。”
【譯文】公孟子高見到顓孫子莫說:“請問君子得禮是什么樣得?”顓孫子莫說:“去掉你外表得嚴厲,去掉你內心得懦弱,去掉外界聲色對你內心得誘惑。除去這三者就是君子得禮了。”公孟子高不理解他話中得含意,就把這段話告訴了曾子。曾子神色變得嚴肅,謹慎地說:“這話太了不起了,外表強悍得人內心必定怯懦,易受外界蠱惑得人必定會被人利用,因此君子道德有成而外表好像無知,知識淵博得人很少與人爭論,思考精微就不會被人愚弄。”